第131章 三起复

蔡京第二次任宰相,郑居中和刘正夫都有功劳,蔡京为报答郑居中,推荐他为同知枢密院事。可郑贵妃却让内侍黄经臣秉奏赵佶,说郑居中和他有亲戚关系,不应该委以重任。蔡京说枢密院是用兵之府,和三省长官有区别,可以不避嫌,但郑贵妃极力阻止。

赵佶见郑贵妃这么“懂事”,将郑居中改为中太一宫使兼侍读。这样一来,郑居中认为蔡京不肯尽力帮自己,从此对蔡京有了看法!

而对刘正夫,蔡京却是截然相反的态度,因为蔡京恨刘逵入骨,刘逵和刘正夫很友善,蔡京“恨乌及屋”,也就讨厌刘正夫,不仅不帮他,反将他赶出京城,知河南府。

十月,郑居中还是如愿以偿做了同知枢密院事,其中蔡京有没有出力,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郑居中不再相信蔡京了,他对蔡京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变,已经和顶头上司知枢密院事张康国联手,共同诋毁蔡京,打算赶他下台。

张康国本来是蔡京的铁杆粉丝,怎么会掉头对付蔡京?这是因为张康国身居高位后,心态起了微妙的变化。而赵佶意识到了蔡京的权势过于庞大,采取了分化瓦解的策略,暗中让张康国监视蔡京,并许诺事成之后让他做宰相。

一边是皇帝,一边是宰相,这种情况傻子也知道怎么选择!何况郑居中还有一个皇亲国戚的身份,所以张康国愿意和郑居中联手。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赵佶有政治敏锐性,也有方式方法,只不过他大部分心思和时间没放在国事上,而是都用在了享乐方面,这是他亡国的根本。

蔡京见张康国和自己斗法,就想给他一点颜色。指使御史中丞吴执中弹劾张康国,这事不知如何被张康国事先获悉了。

公元1109年三月的一天,大臣们奏完事后,张康国单独留下对赵佶道:“吴执中今天会请求入对,内容一定是为蔡京攻击臣,臣请求避位!”赵佶安慰了张康国几句。

不久吴执中果然请求入对,说的事正是指责张康国,赵佶大怒,将吴执中斥责了一顿。

几天后,张康国早朝后,退往候朝的偏殿路上,突然得病,仰天倒地张嘴吐舌,等下人手忙脚乱将他抬到偏殿时,人已经没有气息了,享年五十四岁,有人怀疑张康国是中毒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