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91年二月,刘挚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和吕大防同为宰相。于是朝中士大夫开始选边站队,刘挚“朔党”领袖,人多势众,有谏官陆续上言攻击吕大防,两人被裹挟,身不由己。朋党之说闹得纷纷扬扬。
刘挚不得已对吕大防道:“我们都知道外面传言不真实,但朝廷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我打算引退避嫌!”
吕大防也真诚地道:“我也早有这个想法!”
几天后,奏事毕,刘挚单独留下来,对太皇太后及赵煦道:“臣久居高位,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臣想退休,为贤者让路!”
太皇太后道:“爱卿现在还不能走,须等到官家亲政以后才行!”
不久,吕大防提出辞职,太皇太后也不准许。
然而事情并未完结。刘挚因为和新党邢恕友善,两人经常有书信往来;刘挚的儿子又和章惇的儿子交好,经常有互动。
十月,御史郑雍、杨畏上疏攻击刘挚,说刘挚和邢恕的书信里,有让邢恕等候太皇太后还政的话,还说刘挚儿子和章惇儿子交往,是刘挚为以后谋退路,最后还说王岩叟、梁焘、刘安世、朱光廷、赵君锡等三十人都是刘挚的死党。
太皇太后大怒,召见刘挚道:“谏官指责爱卿交接坏人,谋后路,爱卿一心为国,但像章惇这样的人,以宰相身份和他相处,不是好事!”
刘挚惶恐不安,上疏辩解,没想到王岩叟、梁焘添乱,果然跟着上疏论救刘挚。那么,郑雍、杨畏说王岩叟、梁焘等是刘挚朋党,就成了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了。
太皇太后只得叹息道:“吾垂帘之初,刘挚排斥奸邪,实在是忠直,但是这两件事,做得不应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