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王安石(下)

赵顼说是向王安石请教,实有辩论成份,几番交锋,赵顼认定,王安石不是浪得虚名,他是有几把刷子的!但自己说不过他,大臣中总有能人啊!谁、谁?赵顼在头脑里快速检索一下,首先想到了司马光。

司马光,称他学富五车似乎贬低了,应该是学富十车、百车!对,就他,让他来和王安石过过招,自己坐山观虎斗,从而可以考察,王安石是不是自己一直要寻找的人选,因为赵顼胸膛,怀着一盘大棋局!而这盘大棋的操盘手,必须经过自己的层层考研!

赵顼心中暗自拿定了主意,着意牵牛斗架!

两位名闻天下的翰林学士掐架,肯定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但用什么机会、什么话题呢?王安石能不能通过自己的考验,赵顼心中充满期待,也在等待时机。

公元1068年十一月,朝廷举行平常的祭天典礼,宰辅大臣提出,河朔地区旱情严重,国家财政用度不足,请求不要按惯例赏赐大臣金帛!

赵顼觉得机会来了,便召翰林学士讨论,该怎样处置这件事。

司马光不知就里,首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救灾节用,显贵大臣、近臣应该带头做表率,宰辅的建议,可以采纳!”

王安石却引经据典道:“常衮(唐朝宰相)拒绝朝廷提供的公膳(公共食堂),当时的有识之士都认为,常衮自知无才能,应该自动辞职,而不是拒绝吃公膳。再者说,造成国家财政不足的原因,是因为朝廷没有选拔善于理财的能干大臣!”

司马光不以为然地道:“所谓善于理财的人,不过是采取苛捐杂税的手段而已!”

王安石纠正道:“不能这样说,善于理财者,不加赋税就能让国家财政充盈!”该怎样理财?王安石没有明说!

司马光笑着说:“天下有这个道理吗?天地生长的财物百货,不在民间,就在官府,国库增加,必然要从民众手里夺取,这种灾难更甚于增加赋税。这是桑弘羊(汉代理财专家)欺骗汉武帝的话,司马迁在《史记》里记载,实际是指责汉武帝不明事理!”

两人争论不已,赵顼听了一阵,做出最后裁决:“朕的意见和司马光相同,然而先以'不同意停止赏赐'的意见答复宰相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