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料:狄青(公元1008年-公元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山西吕梁)人。
狄青十几岁时,因事被捕入狱,并在脸上刺字,注销户籍,充军。但狄青精通骑马射击,在军中暂露头角。
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侵边,朝廷让狄青到西北作战。当时前线将领屡被西夏军打败,士兵大多畏惧胆怯,狄青打仗时经常亲自做先锋。他临敌作战时,披头散发、带铜面具,出入敌军中,西夏军均望风披靡,无人敢挡。作战四年,历经二十五场战斗,中箭达八次。最后均安然无恙,被西夏人称为“狄天使”,敬若神明!
公元1040年,尹洙出任西北边帅,曾和他谈论军事,非常欣赏他,卸任时将他推荐给韩琦、范仲淹,并说:“这是良将之材。”
韩、范二人一见狄青,也惊为奇才,对他礼遇有加。
特别是范仲淹,教他读《左氏春秋》,并对他道:“将帅如不知历史,仅是匹夫之勇。”
狄青从此认真读书,学习兵法,更加善战。
狄青在军队中奋斗十多年,积军功很快显贵起来,担任步军副都指挥使、马军副都指挥使时,脸上还留有做囚犯的刺字。
赵祯曾劝狄青敷药除掉,狄青道:“陛下根据功劳提拔臣,不问臣门第;臣之所以有今天,正因这些疤痕,臣希望保留它以此鼓励军队将士上进,故不敢奉诏。”
狄青任枢密使四年,每当他出现时,士卒总会指着他互相夸奖赞叹。但是文臣一直耿耿于怀,吹毛求疵。有谏官说狄青家的狗生角,并且发光,请求将他调任,说是以便保全他的声誉,但赵祯没有答复。
公元1056年,京师发生洪灾,狄青因为避水将家搬到大相国寺,便在佛殿上居住,舆情对此颇有疑惑议论,朝廷便免去狄青枢密使之职,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衔,离京出知陈州。
狄青从此郁郁寡欢,第二年二月,狄青嘴生毒疮。三月便去世。享年五十岁。赵祯在禁苑中为他举哀,追赠中书令,赐谥“武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