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换边将

朝廷同意种世衡的建议,命他负责筑城工程。建设施工期间,西夏人多次出击阻扰,种世衡一边战斗一边筑城。但地险没有泉水,众人认为此地难以防守。

种世衡命工匠凿地深达一百五十尺也没有水,反而碰到石头,工徒认为石头不可凿穿,叹息道:“这里终究做不成水井啊!”

种世衡坚持道:“石头下面,还怕没有泉水吗?你们把石头敲碎运出来,运一畚箕碎石,奖赏一百钱!”

重赏之下,有勇夫,也有勤夫!石工们奋力敲石运石,过了几层石头,甘泉喷涌出来,有了水源,城市就有了活路,不久城建好,赵祯赐名“清涧”,命种世衡为知清涧城事!

种世衡开发营田,招募商贾,流通市场,清涧城渐渐有了生气。种世衡有很多金点子:

比如,为了教练百姓都学习射箭,他用银子做小靶子,射中哪块银子,就可以得到哪块银子;徭役也通过射箭的方法减免,射中的免除,射不中的,对不起,先去为政府免费出力,下次再来射;有过错的,也用射箭豁免,射中的当场释放。因此,清涧百姓人人善射,全民皆兵!

公元1041年正月,赵祯认为李元昊猖獗,想主动出兵征讨,杜衍等认为不宜轻举妄动,赵祯不听,诏命鄜延、泾原两路调兵遣将,以期月底进兵。

鄜延路范仲淹上疏道:“正月塞外大寒,我军暴露,难以忍受。不如等春后,敌人马瘦人饥,比较好下手。我鄜延路是西夏进兵的必由之路,我按兵不动,可以有效牵制李元昊。”

赵祯同意,但仍然交代范仲淹,要和泾原路的韩琦协商配合好。

韩琦听范仲淹不出兵,立即上疏道:“两路合力,恐怕都难以完胜,鄜延路以牵制为名,按兵不动,我泾原路孤军深入,怕是不妥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祯将韩琦的奏章转给范仲淹看,这位“小范老子”却道:“打仗是国家大事,一动就应该制敌于死地!否则,不宜轻举妄动。”

韩琦派判官尹洙到延州和范仲淹商议,范仲淹坚持不可,两位统帅意见相左,朝廷好生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