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被贬出京,朝中大臣都畏惧宰相吕夷简,不敢为范仲淹送别,只有龙图阁学士李纮、集贤校理王质出城为范仲淹践行。
有人好心劝告王质,王质不以为然地回答:“仲淹是贤士,能成为他的朋党,我觉得很荣幸!”
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四人遭贬,在朝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馆阁校勘蔡襄写了一篇《四贤一不肖》诗,全诗五十四句,盛赞四人,讥讽高若讷,该诗一发表,立即上了“热搜”,京城士人争相传颂,当时京城有经济头脑的出版商,单独因为出版这首诗而获利丰厚。
就连出使大宋的契丹使者,也专门买了这首诗,送回幽州悬挂。
佐料:蔡襄于公元1012年出生于福建仙游,蔡襄十五岁参加乡试,十八岁游京师,入国子监深造,公元1030年,蔡襄十九岁,参加开封乡试,为解元。
第二年,蔡襄参加进士考试,获第十名,虚岁二十岁,之后开始入朝做官。蔡襄写《四贤一不孝》诗时才二十五岁。
后来范仲淹等人执政时,蔡襄为谏官,他遇事从不回避,奏疏忠诚恳切,大都关系天下利弊、一时缓急。
蔡襄认为国家安危取决于人事,君主要知人善任、辨别邪正。由于有蔡襄这样的人直言敢谏,朝中大臣心怀畏惧,多有收敛。
蔡襄历任多地知州,在英宗朝做了三司使。公元1067年逝世,享年五十六岁。
蔡襄不仅是北宋名臣,而且是书法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朝四大家。同时蔡襄是当然的文学家。也是水利专家。最后,蔡襄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他竟然还是一位茶学家,如果有人说,蔡襄是一位多面手,不是赞誉,而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