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太后崩

刘娥虽然没有迈出称帝的最后一步,但是那颗蠢蠢欲动的心在胸中强烈的跳动。让刘娥目眩神迷,难以自持。

公元1032年冬至,刘娥御文德殿,陈列黄麾仗,设宫架、登歌、二舞(三者都是不同种类的宫廷音乐,属于帝王专用)。

第二年二月 赵祯到开封东郊祭奠农神,并亲自举行耕田典礼,这是每年春耕时分的常规动作。

刘娥提出,她也要趁此机会拜谒太庙,并说祭奠太庙是隆重的仪式,刘娥打算穿天子衮衣和戴帝王冠冕参加祭拜太庙。

参知政事薛奎劝谏道:“如果这样,太后该以什么身份祭拜太庙?是以男性皇帝的身份行礼还是以女性皇太后的身份行礼?”

薛奎力陈不可,问得很尖锐,刘娥张口结舌不能回答,可是充耳不闻,我行我素。

第二天天刚亮,刘娥身穿衮衣,戴仪天冠,冠冕前后垂翠珠十旒。作为对群臣的妥协,将帝王衮服的十二章图案减去象征忠孝与洁净的宗彝、藻两章,同时,没有悬挂男性帝王的佩剑。

祭祀时,刘娥初献、杨皇太妃亚献、郭皇后终献(初献、亚献、终献是祭祀的仪式)。

礼毕,群臣又上太后尊号,为“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太后”。和其他皇帝太后尊号一样,拖沓冗长,总之,顶呱呱!

三月底,刘娥突然患病,而且来势凶猛,迅速恶化,让人猝不及防。赵祯下令大赦天下,将刘娥临朝称制以来的贬死之人,包括寇准、曹利用等刘娥的政敌们恢复旧有官职,并将丁谓从贬黜的远地内迁

刘娥染病期间,赵祯一直守候在刘娥的病榻前,不解衣带,悉心照料,但刘娥病情严重,回力无天,三天后,驾崩!

刘娥临死前,口授遗诏:“尊皇太妃为皇太后,与皇帝同议国事!”这是想为她的闺蜜杨太妃参政留下法律依据!

刘娥艰难的说完,口里嘟嘟哝哝还想说什么,赵祯起身将耳朵贴近,刘娥气若游丝,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只是吃力地抬起手来,扯身上的衣服。此举让赵祯迷惑不解。

刘娥驾崩后,赵祯哭着对辅政大臣道:“太后临终,不能说话,但几次伸手扯自己的衣服,好像有什么要交代的,到底是什么用意?”

薛奎道:“太后之意,在于身上的衮冕,太后觉得,穿着帝王衣服,怎么去地下见先帝?”

赵祯恍然大悟,即命宫人将刘娥身上皇帝衮冕换成太后服饰。群臣为刘娥上谥号“章献明肃”。

按以前的制度,皇太后、皇后都是两个字的谥号,刘娥称制十一年,皇太后、皇后加四字谥号,是从刘娥开始的。

赵祯命翰林学士起草刘娥遗诏。御史中丞蔡齐特意到中书省,对宰相们道:“陛下春秋已盛,熟知天下政务,应该亲揽朝政,岂能再使女后相继称制啊?”

吕夷简等深以为然,殿中侍御史庞籍做得更绝,直接命令下合门使,取下刘娥垂帘听政的帘幕,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

范仲淹也上疏道:“太后,是母号也!如今一太后崩,又立一太后,如果再参决国事,天下谁不以为,陛下不可一日无母后帮助啊?”最后遗诏里只留有尊杨太妃为皇太后,“同议军国事”之语被删除了。

仁宗追赠刘娥祖上三代太师、尚书令、中书令,追封刘娥父亲刘通为“魏王”。

至此刘娥的一生,可以盖棺定论矣。

刘娥从卖艺孤女,到开创大宋皇朝女主称制先河,在中国历代后妃中,都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同时,刘娥也是颇有作为的一代女主。她终结“天书”运动、结束党争、澄清吏治、发行交子、兴修水利、创设谏院、兴办州学,为仁宗亲政后的“仁宗盛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刘娥自真宗赵恒死后,洁身自好,一生并无绯闻。

可是刘娥擅权,

刘娥虽然没有迈出称帝的最后一步,但是那颗蠢蠢欲动的心在胸中强烈的跳动。让刘娥目眩神迷,难以自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