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劝过河

赵恒赖在澶州南城不愿过河,寇凖力请渡河,寇准道:“陛下已到澶州南城,如果不过河,前功尽弃!如今人心不稳,敌气尚盛。现王超领精锐屯住中山,稍微扼制了辽军高昂的气势,李继隆、石保吉在澶州严阵以待,四面援军也日益赶赴澶州,陛下何必迟疑不进?”

寇准说得慷慨激昂,头头是道,极力为赵恒打气!可惜有许多大臣畏敌如虎,总在赵恒耳边旁敲侧击,说前方危险,赵恒生在帝家,养在深宫院,纸上谈兵眉飞色舞,上阵临敌勉为其难。

赵恒犹豫不决,寇准束手无策。

屋漏偏逢连夜雨,赵恒在澶州南城提心吊胆时,十二月初,京都开封使者赶来奏报,雍王赵元份突然得重病,不能视事。

赵恒沮丧万分,只得安排随驾的参知政事王旦回京,主持京城大局。王旦却没有急着接旨,而是对赵恒道:“请陛下宣宰相寇准进行宫,臣有话要说!”

寇准在外巡城,不知何事,急匆匆赶进来。王旦奏道:“臣回去开封,若十日之内没有接到澶州的捷报,臣该如何处置?”

赵恒沉默良久,望了一眼寇准,毅然道:“立皇太子!”赵恒这句话,说明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赵恒也确实孤注一掷,做了鱼死网破的打算!赵恒这次亲征,并不是我们后人所觉得的轻轻松松走一趟而已!

王旦接旨跪谢回京。

(让王旦回开封代替赵元份\u0027权东京留守\u0027这件事,在《宋史.真宗本纪》记载的是后面十二月十四日,这个日期很经不起推敲,因为十二月十四日之前“澶渊之盟”已经基本议定,并不存在要预立太子的风险,而且王旦走的第二天,即十二月十五日赵恒便从澶州发驾,打道回府了,所以笔者将日期推前了。)

寇准见此一幕,内心更加着急。出宫路上,路遇殿前都指挥使高琼,不由眼前一亮。

寇准待高琼施礼毕,盯着高琼,徐徐问道:“太尉承蒙国家厚恩,今日打算有所报答吗?”

高琼慨然道:“我是军人,惟愿以死殉国。”

于是寇凖拉着高琼商议了一阵,再返回一同去见赵恒。

寇凖先劝说赵恒过河,再次陈述过河的重要性,赵恒低头不答,寇准突然高声道:“陛下如果认为我刚才的话不足凭信,何不再问问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