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赵恒任命毕士安、寇准为宰相,毕士安兼修国史,位居寇准之上。此时寇准年仅四十四岁。
寇准为相,正当壮年,加上性格刚硬方正,嫉恶如仇,见不得不法勾当,而毕士安老迈,性格忠厚忍让,尽管位居寇准之上,但朝中无论大小事,都由寇准做主。
寇准的刚直作风,触犯了很多小人的利益,朝中一些小人抱团在一起,想要找机会扳倒寇准。
一天,一个名叫申宗古普通老百姓,竟然跑到登闻院(唐朝于公元686年,在朝堂设置四个匦箱,接受士民投诉。唐后期改为匦院。赵光义于公元984年,将改匦院改为登闻院,类似如今的信访部门),状告起了当朝宰相寇准。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申宗古是暗中受人蛊惑。申宗古无中生有,诬告寇准和安王赵元杰勾结,意欲图谋不轨。
我们不得不感慨,这位申宗古,胆量不是一般的大啊!
同时,我们也很感叹啊:在封建帝制年代,一般的机关竟敢接受状告当朝宰相的诉状,这里折射出的光芒能算是“民主”吗?
虽然寇准倍感冤屈,可申宗古是一平民百姓,他寇大人也不便和一位普通百姓,公然在大殿里辩论啊。尽管争辩是寇准的强项。
更何况申宗古所告之罪,乃是被族诛的谋逆罪名,这令寇准诚惶诚恐,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危难之际,又是毕士安出面帮助寇准化险为夷。
毕士安下令逮捕诬告者申宗古,逼迫其说出了真相,真相是什么,史书没记载。随后申宗古被处死;除此之外,毕士安又在皇帝面前极力为寇准辩白,力保寇准绝对没有谋反之心。
同在权力中枢,毕士安能为同事帮助到如此地步,非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不能为之,真让后人万分钦佩!
鉴于寇准平时虽刚直但胸怀坦荡。赵恒也没有深入追究下去,此事便就此了结。经过毕士安的不懈努力,寇准终于又恢复了清白之身。毕士安真是寇准的再生父母啊!
佐料:向敏中(公元949年—公元1020年),开封人。公元980年进士。公元998年参知政事,公元1001年三月为宰相,第二年十月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