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李顺王

公元993年底,李顺率军攻占蜀州(四川崇州),杀监军王亮及官吏十多人,转攻邛州(四川邛崃),知州桑保绅、通判王从式及州属官吏被杀,都巡检使郭允能率军撤退到新津江口。

起义军追至新津江口,郭允能不敌,也被杀。唯有巡检毛俨长着一双“飞毛腿”,竟一个人徒步逃出生天。

起义军顺势横扫成都周边,先后攻陷永康军(四川都江堰)、双流、新津、温江、郫县等地,纵火大掠后,分兵拒守。至此,起义军发展到几十万人。

接着,李顺兵指成都。

当时,成都知府张载尚在赴任的路上,走到半路的梓州(四川三台),有人劝他说:“成都势难保全,公去肯定有危难,何不在这里多呆几天,避免战火!”

张载生气地道:“我受诏担任朝廷大员,在危难之时,怎么能退缩?”当即出发,进成都城。

不久李顺率军攻来,张载和西川转运使樊知古率军誓死抵抗。起义军进攻不顺利,焚烧成都西城门后,暂时退回。

起义军从成都退军,又杀向成都北面。公元994年正月,李顺攻陷汉州(四川广汉)、彭州,使成都陷入了起义军的包围之中,成了一座孤城。

樊知古、郭载见此情形,知道成都难保,率领官吏逃奔梓州(四川三台),暂时拱手将成都让给了李顺。

李顺毫不客气,随即占领成都。

起义军攻占成都,李顺称大蜀王,改元“应运”,分封将士,设官置署,开始像模像样地打理四川政务。

李顺坐稳成都,派部将四面出击,攻城劫寨,扩大地盘。

公元994年二月,李顺派大将杨广率几万义军攻剑门,妄图占领剑门关,阻止官军进川,战略意图明确,颇有章法。

剑门关的守将是监军上官正,部下仅有几百疲劳军士,上官正善于激励士气,笼络人心,几百官军的士气很旺盛,加上剑门关易守难攻,杨广几万义兵,就是奈何不了上官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