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81年三月,侯仁宝、孙全兴率领前军首先出发,自陆路进攻越南谅山,击败谅山守敌一万余人,斩首二千多级,取得开门红!
另一宋军则由刘澄率领,由水路进攻,在白藤江(越南北部河流)口击败了交州一支一万五千人的部队,斩首一千多级。缴获战舰二百多艘,甲胄一万多副,形势更加喜人。
侯仁宝接着率军从谅山向河内挺进,孙全兴等人却驻军花步不开拔了,理由是等待刘澄等人的水军汇合后一起进兵,侯仁宝多次催促孙全兴等人进兵,都没有动静。
孙全兴在花步前后待了七十多天,白白浪费了七十天的米饭不说,更贻误了良好的战机。这其中,有无卢多逊从中作梗?难以确定!
孙全兴等刘澄到了之后,两军会师,从水路抵达多罗村,没有遇到交州军队,又做了不可思议的举动,擅自引兵退回花步。大将如此不听指挥,视战争如同为儿戏,焉能成功?
侯仁宝孤军深入,急于找交州军队交战,黎桓派人向侯仁宝诈降,侯仁宝不辨真假,亲自率军前去招降,被敌人重兵包围,最终战死在白藤江中。侯仁宝勇则勇矣!可缺乏谋略!可惜。
侯仁宝战死,加上南征将士对交州湿热的瘴气不适应,士卒死者十有二三,广南转运使许仲宣获悉后,一面上奏罢兵;一面分兵屯守沿边诸州;一面开库赏赐,草檄书传谕交州;一面弹劾孙全兴、刘澄等人。
赵光义接到许仲宣的奏报,十分震惊,特追赠侯仁宝为工部侍郎,下诏查办众将。除王僎病死外,刘澄与贾湜都在邕州闹市就地斩首,孙全兴也押回京城处斩。
公元982年,黎桓毕竟害怕大宋再派军征讨,仍然以丁璇的名义,派遣使者进贡,同时上表谢罪。
公元983年,黎桓自称“权交州三使留后”,派使者来上贡,并呈上丁璇辞让交州“一把手”的表章。
赵光义不准,说“丁氏传袭三世,保具一方平安,没功劳有苦劳,可让丁璇担任统帅的名义,你黎桓作为副手独裁军政事。等丁璇成年后可以作为你的助手。如果丁璇没有能力,可以让他们母子到开封来居住。”
黎桓在交州的权势已经稳固,又打赢了一仗,交州天高皇帝远,黎桓对赵光义的谆谆教诲,也就爱理不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