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赵匡胤不能预知几个月后驾崩,可见直到公元976年,赵匡胤传位赵光义的初衷没有变动!赵匡胤真正做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啊!
第五,赵匡胤在位十七年,一直没有册封皇太子,大臣也没有上言劝立皇太子的奏章,等于都已经完全默认赵光义接班人地位。
第六,赵匡胤驾崩时,有多路大军在进攻北汉。赵光义即位后,一纸诏令,所有大将都乖乖撤兵,也从侧面说明,武将也是完全认同赵光义皇位继承人地位的。
第七,所有大臣对赵光义即位都没有提出异议,也没有大臣上书提出质疑!甚至所有大臣后来的私人笔记也见不到丝毫不满的痕迹!
赵匡胤在位十七年,说他手下没有一位忠心耿耿、“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大臣,显然是不可能的!
第八,宋皇后在十月二十日当晚见到赵光义的表现,也印证了赵光义皇位继承人的合法地位。
宋皇后本来命王继恩去传赵德芳,王继恩却传来赵光义,宋皇后一见赵匡义进宫,立即称他为“官家”,可以说是内心的惯性使然,是不由自主的表现。
宋皇后称赵光义“官家”,等于首先承认赵匡义的皇位正统性!
宋皇后做为赵匡胤最后一位皇后,和赵匡胤朝夕相处,自然或多或少知道赵匡胤内定的继承人是谁!那就是赵光义!她对自己妄图私自篡改继承人,内心是惶恐不安的,见真正的继承人出现,自然会脱口而出喊:“官家”。
我们前面介绍过,赵徳昭是公元951年出生,赵匡胤驾崩时他26岁。
此时,赵徳昭的官爵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虽然为“使相”,但和位列宰相之上的晋王赵匡义还差了几个档次。
而赵德芳是公元959年出生,比宋皇后小七岁,刚出阁不久,官职为贵州防御使,和赵匡义的地位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宋皇后要王继恩召赵德芳的目的,无非是因为赵德芳比自己小七岁,赵德芳出阁之前,宋皇后曾经抚养过一段时间,两人之间有一点母子之情。
假如赵德芳做了皇帝,宋皇后做皇太后也就顺理成章一些。而赵光义做皇帝,宋皇后仅是皇嫂身份,不能进位皇太后,这实际是宋皇后的私心作祟!宋皇后的这点私心,可以说是完全置国家利益不顾,试想,赵德芳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相比赵光义辅助理政十几年,在治理国家方面,孰优孰劣,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