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家国事

赵德秀、赵德林早亡,名字和王爵是宋徽宗赵佶追赐的。

赵徳昭于公元951年出生,公元964年出阁(即皇子成年,区别于常人的“冠礼”。皇子出阁离开皇宫后,无诏令不得随意进入皇宫,可以拥有自己的府邸,授予官职,参与政事,娶妻生子)。

按以前朝代的一般规定,皇子出阁便封王,但整个赵匡胤时期,赵徳昭都没有被封王,刚开始仅挂名贵州防御使的官衔,公元973年赵匡胤封赵徳昭兴元(陕西汉中)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使相”。

赵德芳生于公元959年,生母不详,应该是赵匡胤的嫔妃所生。

公元976年初,赵德芳出阁,同样挂名是贵州防御使。同年十月,赵匡胤驾崩,赵匡胤生前,赵德芳也没有被封王,那是“裤裆里着火——当然(裆燃)”了!

赵匡胤不封儿子为王,理由是年龄太小,应该循序渐进,但实际有其他考量。

赵匡胤有兄弟五人,兄长赵光济和最小的弟弟赵光赞早亡,在世的唯有赵光义和赵廷美。

相比赵匡胤自己的儿子来说,赵匡胤弟弟赵光义的官职却一路开挂!

公元960年,赵匡胤即位后,封赵光义殿前都虞候,这是禁军殿前司的重要职务,同时挂名睦州(浙江淳安)防御使。

公元961年,赵匡胤出征李筠和李重进,赵光义都是东京大内都部署(开封临时的警备司令)。

公元962年,杜太后死后不久,赵匡胤即任命赵光义为开封府尹,同平章事,作为继承人培养。

公元964年六月,赵匡胤加封赵光义为中书令。

公元973年,封赵光义为晋王,位列宰相之上,由此正式确认了赵光义的皇位继承人地位。

而赵廷美刚开始被赵匡胤封为嘉州(四川乐山)防御使,公元961年升迁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公元964年,加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使相”。可见,皇子赵徳昭的官职几乎是叔叔赵廷美的复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