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平江南

李煜上表赵匡胤,请求将“唐国主”改为“江南国主”,“唐国印”改为“江南国印”,赵匡胤一一准许。

李煜还怕做得不够,又贬损国内制度,改中书门下省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为司会府,御史台为司宪府,翰林院为文馆,枢密院为光政院,国内的封王全部降格为国公,但求赵匡胤心满意足!

赵匡胤会满意么?

李煜懵懵懂懂,但南唐一些有志之士明眼如炬,知道李煜的消极措施改变不了赵匡胤南下决心。

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江都留守林仁肇深谙个中道理。

公元972年二月,林仁肇密陈李煜:“大宋淮南屯兵少,又攻取岭南不久,军士疲惫。臣愿领兵数万,自寿春渡河,收复江北的失地。如果宋军来救援,臣占据淮南抵御!臣起兵之时,请陛下向北朝宣布我为叛臣!事情成功了,国家得益;失败了,请陛下斩了臣全家,以此表明臣无二心!”

李煜有这等臣子,本是福分,可李煜但求自保,哪里有这等奢望,敢主动去招惹宋王朝?连忙制止道:“此事万万不可!”

沿江巡检卢绛也对李煜说:“吴越,是我们仇敌,以后必为北朝的后援,臣诈称在宣州、歙州(安徽歙县)叛乱,陛下宣布讨伐臣,臣向吴越借兵,讨伐军跟在我后面突袭,吴越片刻可取!”

李煜也不听。

李煜老老实实做人,赵匡胤却在偷偷摸摸磨刀。

赵匡胤通过往来使者,获悉林仁肇是南唐名将,通过贿买的手段,窃取了林仁肇的画像,挂在宫内。

有次南唐使者进贡,赵匡胤引使者看画像,使者很意外,赵匡胤故意吃惊地问:“你认识他吗?”

使者如实回答:“这是江南名将林仁肇。”

赵匡胤轻描淡写地道:“江南名将很快就要成为大宋名将了,画像就是信物!”

接着又带使者看了一处高大府第,神秘说:“这座空府就是为林仁肇准备的!你们南唐有诚心归降者,朕都有重赏!”

使者回江南,心甘情愿的做了一回“蒋干”,李煜一听,哪里知道虚实?火冒三丈,立即赐死林仁肇。

宋朝收复岭南不久,江南池州人樊若水,在江南考进士不第,一气之下,跑到开封,向赵匡胤上书献计,说他有“奇策”可平江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原来,樊若水心存投降大宋心思后,先在采石矶(安徽马鞍山)江边,以钓鱼的名义,乘小船载丝绳,从南岸往北岸宽窄不一之处,来来回回走了十几趟,将江面宽窄、广狭、长短,江水深浅测量得一清二楚,筹划造浮桥渡江。

赵匡胤大喜,命樊若水为右赞善大夫(侍从官)。可见投降也是技术活,宋初,南唐杜着、薛良献策投降,一个被杀,一个流配。樊若水却一跃成五品官!

赵匡胤一边命人在江陵造黑龙船几千艘,一面让樊若水指导在长江上面练习造浮桥,因为长江水面宽阔,自古从未有过造浮桥渡江的前例,赵匡胤也不托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