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虞候赵廷翰也主动请缨,赵匡胤壮之!
两将领军急攻,战况仍然不利,李怀忠中了流箭,重伤之余差点挂了!
此时宋军都驻扎在甘草地,天气雨水不断,军士疾病丛生,哨骑传来消息称,契丹又让南院大王率军来救太原。
赵匡胤眼见太原城片刻之间难以攻取,而宋军面临的危机重重,内心萌发了退兵的念头。但又放不下脸面,心里一下茫然起来。
好在博士(顾问)李光赞善于察言观色,体谅圣心!
李光赞上表赵匡胤,说什么“陛下应天顺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蕞尔晋阳(太原),何劳圣驾亲征?且太原得之不为多,失之不为少!”总而言之,此时应该班师,班师理所应当,不为丢脸!
赵匡胤览奏大喜,心想:这真是我肚里的蛔虫啊!
不过,为了脸面更加光张,赵匡胤临时开了一个御前会议,要大家讨论李光赞的奏章。
会议结果很圆满,因为赵匡胤肚里还有另外一条大“蛔虫”———宰相赵普,他首先赞同班师回朝。
不过,会议当中,也有些愣头青,大将赵翰等便叩头请求死战。
对此,赵匡胤温言道:“你们是我带出来的兵,无不以一当百,都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我宁愿不要太原,也不忍心放开手让你们带着病痛、冒着刀光剑影,进入必死之地啊?”
赵匡胤的话,既让将士们感激涕零,又给了自己台阶下。这就是高超的政治艺术!
宋军撤走后,北汉出城打扫战场,大获丰收,得到宋军遗弃的粟米三万斛,茶、绢各数万,据此,太原竟然短时间恢复了大部分元气。
借战争,发横财,北汉是当今美国的祖宗!
佐料:赵匡胤平定荆南、楚地、西蜀后,将三地的金帛都运至京都,另外建筑府库储存,名为“封桩”。
其他年终有剩余的金帛,都收入府库,以备军需、饥谨之时用度不够。
赵匡胤还对近臣道:“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使中国一方水土、百姓遗落异族,朕甚为悯惜!朕\u0027封桩\u0027的目的,是想府库储蓄了四五百万贯后,派遣使者到辽国去,将幽云十六州买回来。如果契丹不肯卖,我用二十匹绢换一契丹兵的头颅,辽国精兵不过十万,也仅花费我二百万匹绢,而契丹兵全玩完!”
赵匡胤也是个理想主义者啊!
后来宋王朝富得流油,大宋也仅和辽国打成平手而已!有时甚至还落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