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战北汉(上)

北汉是刘崇于公元951年建立,定都太原。当时后周郭威杀了刘崇儿子刘赟,刘崇很恼火,一怒之下脱离后周。

公元954年,刘崇死后,刘钧继位。

北汉是后周死敌,公元959年后周皇帝柴荣死,恭帝柴宗训继位,北汉认为有机可乘,在当年冬天联络契丹侵犯周境,恭帝派赵匡胤出征,结果发生陈桥兵变。

大概是刘钧听说赵匡胤帮他推翻了仇敌后周政权,刘钧便和契丹兵撤兵了。

其实,刘钧和辽国在公元959年底犯边,又无缘无故撤走,这件事就很蹊跷:

按理,后周这边接连发生政权变更,确是出兵的好时机,既然出兵,何必要撤?这是其一;

第二,北汉和辽国是“子”和“父”的关系,你刘钧哪能说出兵就出兵,要撤兵就回家?

但《宋史.世家五》这样描述,我们姑且这样认为。

公元960年,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在上党叛宋,向北汉刘钧求援,刘钧派将、派兵救援,大宋军队平了上党,擒了北汉援军将领河阳节度使范守图。

之后北汉和大宋一直纠缠不清。

公元960年九月,被赵匡胤任命为昭义军节度使的李继勋,攻入北汉的平遥,俘获甚多。

公元961年冬,李继勋又败北汉,斩首百余级。

公元962年二月,北汉侵犯宋朝潞州,被击退;

四月,太原近五百人跑到大宋归降;

七月,刘钧部下路贵等归降宋朝;

公元963年,赵匡胤向南方用兵的同时,北方的边境更非风平浪静。

公元963年七月,当时王全斌身为安国军节度使,领兵和太原干了一小仗,取得了小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