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揍李筠(上)

之后又派慕容延钊、王全斌由东路配合行动。

最后,赵匡胤命令三司使(财政主官)张美负责后勤补给,张美却对太祖说:“怀州(河南焦作)刺史马令琮早料到李筠会反叛,已经提前储备好了粮草!”

范质刚好在旁边,连忙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如果马令琮有准备,应该诏令让他的粮草全力供应讨伐大军!”赵匡胤即刻下诏让马令琮全权负责。

李筠虽然有爱将宝马,但战争岂能倚仗一将一马就能取胜?

石守信、高怀德有马令琮的充足后勤供应,在长平一战就击溃李筠,斩首三千级,二战又攻下大会寨。

李筠只得退守泽州,让其子李守节守上党。

两人互为犄角,和石守信、高怀德相互对峙。

佐料:范质归附赵匡胤后,赵匡胤仍让他担任宰相。在宋以前,宰相见天子讨论朝政大事,都是坐而论道!结束时,天子赐茶,宰相从容退出。

唐和五代都是这个惯例。

赵匡胤作了皇帝后,范质忌惮赵匡胤的英明睿智,每次有大事都用札子写好站着进呈给赵匡胤,并不是坐着一起商量,赵匡胤很认可这态度,从此宰相向天子递交的奏章越来越多,坐着讨论朝廷大事的规矩也就渐渐废除了。

范质为人清廉耿直,范质死后,太祖对他的评价是:“我听说范质家产唯有陋居,没有置办产业,是真宰相!”

而太宗赵匡义对他的评价则是:“宰相中能循规蹈矩,珍惜名誉,保持操节,没有超过范质的!可惜范质欠周世宗(柴荣)一条命!”

赵匡义的评价可以说是刻毒。

如果范质泉下有知,不知道是否会气得从棺材板子里坐起来?因为五代中但凡有名的将相大臣,都是历经两代以上,为什么单单对范质要求这样苛刻呢?

但是司马光的《涑水纪闻》里又记载这话是赵匡胤说的。至于是谁说的,我们无法得知,读者自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