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昭义军节度使(管辖泽、潞、邢、洺、磁五州,治所在潞州)李筠,善于骑射,能拉开百斤硬弓,郭威时期就因功封为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同平章事’从唐朝以后是宰相称谓,节度使加同平章事又被称为‘使相’)。
李筠一直驻扎在潞州(山西长治),连年与北汉作战,先后攻克辽州(山西左权县)与长清寨等,俘获北汉刺史和大将数百名,在后周属于功勋之臣。柴荣即位后,因功拜检校太尉。
可以说李筠出道比赵匡胤早,爵位比赵匡胤高。
柴荣死后,他内心也是浮想联翩的。
五代十国时期,皇帝像走马灯一样轮换,谁的手里有兵有地盘,就可以自己做草头王。
赵匡胤代周建宋的消息传到潞州后,李筠心里嫉妒、悔恨、不服各种情绪交杂在一起,表面上却作出面对南方痛哭流泪忠于后周的姿态,口里大骂韩通无能,范质、王溥无耻。
四月初,赵匡胤派遣使者到潞州,封李筠为中书令,这是顶级高官。
李筠思想本来就没有转过弯来,便打算拒绝任命,但架不住手下幕僚苦苦劝阻,李筠强打精神迎接使节,安排酒席,奏响音乐,酒过三巡,倒也其乐融融。幕僚们见此似乎松了一口气。
李筠的幕僚为什么会劝李筠接受赵匡胤的任命,这是因为赵匡胤在建国初期对后周旧臣采取了一系列安抚措施,对后周旧臣全部录用,官位依旧。
对于在外有势力的藩镇基本都加官进爵,抚慰有加!就连被王彦升杀死的韩通,也被追赠为中书令,以礼厚葬。
因此只要维持现状,幕僚们都可以保持吃香的喝辣的原状。在没有绝对把握前提下,谁愿意提着脑袋乱折腾呢?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因为他们跟错了团队领导。
宴乐没举行多久,李筠不知是酒意上头还是热血上涌,突然取出后周太祖皇帝郭威的画像挂在大厅墙壁上,对着画像捶胸顿足,号啕大哭。
李筠的幕僚部属看到这个场面,忍不住头皮发麻。
新王朝刚刚建立,你李筠当着朝廷使节的面搞这一出,不明摆着表示是对新王朝的反对,明摆着对赵匡胤这个新皇帝的不服气么?
见使节手持酒杯尴尬不已,李筠儿子李守节赶紧站起来对他说:“我父亲这是喝酒醉了,才这样犯糊涂。希望你不要介意,我愿意和你到京城开封向陛下解释清楚!”
李守节及时化解了紧张局势,可李筠第二天却死活不让儿子跟随使节去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