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张子豪从沉睡中苏醒,习习秋风带着凉爽的微寒,他不禁打了个哆嗦。
深秋的清晨,天色微亮,曙光初现,犹如素净的丝绸,轻柔地铺在庭院和屋顶上。
张子豪来到庭院,侍卫们已早早准备好了洗脸水。他接过毛巾,洗去睡意,精神为之一振。
随后,张子豪步入议事大厅。大厅内,朱元璋身着长袍,端坐在乌木椅上,双手撑着下巴,凝视着地板,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大厅内充溢着一种肃穆而深沉的气氛。
张子豪进入大厅,空气中流动着一丝凉意。他顿了顿,目光与朱元璋交汇。朱元璋抬起眼眸,说了一声。
“大哥,起这么早啊?”
张子豪立马开口回道:“刚醒一会,汤和与徐达的军队有何进展?”
朱元璋微微笑了笑,拿出一封信,“汤和与徐达已有消息,他们已在溧水西边山谷设下埋伏,静待陈野先的大军。”
张子豪接过信,匆匆阅过,眼眸中闪烁着欣喜与信任。他点了点头,表示对战局的认同。
此时,侍卫轻步走进厅内,将早饭摆在桌上。朱元璋与张子豪对视一眼,默契地开始享用早餐。
他们一边吃着早饭,一边商讨对抗元军的策略。他们的决策将直接影响着这支义军的命运。
整个上午,朱元璋、张子豪以及李善长等智囊团都在细致入微地探讨着下一步的军事策略。几人的讨论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又激动的氛围。
张子豪的的每个计策都如雷击一般掷出,震撼朱元璋和李善长的内心。
最终张子豪制定了“剪掉金陵羽翼,然后围而攻之”的计策,朱元璋和李善长纷纷表示赞同。
午时的阳光如一束金线,穿透云层,洒在江宁城头。
常遇春在留下五千精兵固守采石后,率领着两万多名将士,又马不停蹄地赶回江宁。
下午申时,汤和派兵来报:元军主将陈野先的军队马上就要进入了他们的伏击圈。
朱元璋与张子豪听后相视一笑,内心深处的欢喜如泉水般涌出。
此时,张子豪建议朱元璋立即召开高级将领的军事会议。
一个时辰后,江宁城的高级将领们纷纷来到议事大厅。他们的步伐坚定,眼神坚毅,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议事大厅内,八仙桌上铺了一张作战地图,地图上画着集庆周围的城池,地形等。
众将把目光看向地图,他们知道接下来的战斗一场充满智谋与勇气的较量,也是一次决定胜负的关键战役。
朱元璋站在大厅中央,他的眼神如鹰般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