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迁都北京

明朝洪武年间。

“内阁?”朱元璋若有所思,他想揽权的心思从来没瞒过谁,如今觉得有更好的办法,自然会多考虑一番。

朱元璋还在思考,朱标已经坐不住了,他起身说道:“父皇明鉴,神迹所言实为良言。我大明后世之君并非都如父皇般英明神武,儿虽不才也自信能制私心,可后继者若出一二不肖子孙,恐我大明江山就万劫不复了!”

朱元璋治国的思路就是给后代子孙把路都铺好,他们按部就班即可。为了强化这一点,他还特地写下了《皇明祖训》。可朱棣的靖难让他明白了,只要他一死,他的话可以被随意解释,人气可就真的如灯灭了。

到这时,朱元璋也不再藏着掖着,对朱标说道:“为了我大明不落入奸臣手中,这宰相咱是一定要废黜的,皇帝必须手握大权,否则如何称得上是天子?至于这个内阁,咱还要好生想想,太子莫要再劝了。”

【在梳理完朝政之后,朱棣又把目光转向另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上,那就是迁都北京。】

【永乐元年朱棣刚刚即位,便下诏改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抬高北平的地位。】

【北京作为朱棣的龙兴之地,朱棣在此经营多年,统治比较稳定。另外北平处于北方农业区与牧区接壤处,作为元朝旧都。交通便利,形势险要,也可以作为新的首都。】

【而反观南京,作为朱允炆的大本营,即便是朱棣已经上位了,反对他的人也是不断出现。更何况作为都城,南京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短板。】

【其实早在洪武后期,定都南京的弊端便已经显现。既要维持边疆军队强悍的战斗力,抵御草原南下,也要这支军队忠心耿耿,这个问题是很困难的。】

【朱元璋也做到了极限了,他将儿子们分封在边塞,以藩王作为边塞的防御体系。】

【但事实证明了,就是自家人,也不可信。守边的藩王们弱了,边疆守不住。强了,中央也就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