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嘉靖从继位之初就执着于自己父亲的尊位,甚至不惜发动大礼议,与朝臣对抗也要抬高自己父亲的地位。
【但究其根本,除了对于父亲的尊重,更多的还是嘉靖身为一个皇帝,为了自身权力所做出的努力罢了。】
【前面所说的看似很有道理,嘉靖出于想让父亲进入太庙的心思,而抬升朱棣的庙号。这种说法不能说是错误的,但其实并不很是全面。】
【因为太庙满了这种尴尬的事情,早在嘉靖帝大伯明孝宗时期,就已经发生过一次了。】
【在当时,明孝宗朱佑樘在位时,由于父亲明宪宗死后,遇到了升祔太庙无位置的尴尬,皇帝就已经和朝臣讨论过太庙改制的方法。】
【当时一派认为应该放弃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同堂异室之制”,恢复古时候的天子七庙古制,以朱元璋居中,将追尊的四代祖先都迁出太庙。】
【朱元璋继位后,出于惯例,他追封了自己的四代先祖为皇帝,分别是:高祖明德祖朱百六、曾祖明懿祖朱四九、祖父明熙祖朱初一、父亲明仁祖朱世珍(又名朱五四)。】
【从这些名字也能看出来,朱元璋确实出身寒微,祖上也没发迹过。】
【而依据前代的惯例,历代帝王为维护儒家的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
【按照这一派的说法,就好处理了,把在朱元璋之前的先人都迁出去,让朱元璋居中。至于迁出去的先祖,当然肯定没人敢薄待的,只不过需要换个地方祭祀。】
【而与之不同的另一派,以礼部尚书周洪谟为首,认为保持旧制就好,以德祖为明朝的始祖,只需迁出最远的懿祖即可。】
【同时考虑到明太宗朱棣的功绩,明朝后世的皇帝都出自朱棣那一系,确定朱棣应是“百世不迁”的。】
【经过慎重的考虑,明孝宗最终选择了原样不动的建议,然后祧出世系最远的懿祖,为父亲明宪宗神主升祔太庙腾出了位置,之后便以此类推迁出世系较远的祖先神主,为后世皇帝留出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