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建宁三十年

自建宁阿塞拜疆危机之后,这几年英德矛盾越发激烈。

双方都有意避免矛盾,英国人在面对法国挑战最严重的时候,甚至主动提出跟德国结成同盟,可惜德国人选择了军备竞赛,威廉二世认为必须建立一直让英国畏惧的海军,英国将不得不依靠德国,就像奥匈依靠德国的陆军力量一样。

军备竞赛一开始,两国关系就变得紧张起来。德国昏招频出,一方面是文官政府试图缓和局势,另一方面威廉二世动不动大嘴巴。英国国王访问德国期间,威廉二世集中了德国所有的战列舰欢迎英国国王,并在酒宴上大言不惭‘用德国舰队枪炮的威严来欢迎远道而来的英国陛下’,看着德国的大炮巨舰,回去后英国就继续支持英国的海军扩张。

英国的所有外交政策开始围绕如何打赢一场跟德国的战争进行,英国舆论对德国威胁的论调甚嚣尘上,报纸宣扬要趁着德国海军未成气候之前对其进行摧毁。

而德国则高唱殖民扩张主义,‘没有殖民地的德国注定只能是二等强国’,‘德国需要殖民地就像需要每天吃的面包一样’,‘这个我们时代的最大不公平在于,这个地球上最有经济才能的民族,具有最坚强的思想和最强大的组织能力的民族却不能对世界起支配作用,承担责任’。

德国的殖民扩张主义遭到英国遏制,后起之秀遭到老前辈打压的委屈让他们从上到下憋着劲反击,德皇不止一次宣称,建造一支以英国为榜样的庞大舰队是解决德国所有问题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方法。

这几年,你一艘,我两艘,双方憋着劲建造无畏舰。英国的两强标准现在都不提了,只针对德国,德国造一艘,英国就造两艘,直接不再批准新的军事预算,敞开了花,议会决议不惜为此花掉英国最后一个便士。

双方都把大量资源投入了海军建设上,英国早就发现德国的造舰计划都是针对英国,因为他们发现德国海军设计的巡航距离并不长,根本就不是一支远洋海军,明显是针对英国。

德国的战列舰已经达到了40艘,英国却没能力短期内膨胀到80艘,如今只有60艘,德国工业水平已经全面超过英国,不过在造船技术和能力上还稍逊一筹,但差距已经不大,至少都疯狂造舰的情况下,英国不可能保证一比二的速度。

40艘战列舰,让德国海军超越了汉海军排名世界第三。汉海军的计划是50艘,但每年一南一北各造两艘,和平年代,没必要那么急,细水长流,保持设计建造军舰的能力是主要目标。所以十年来大汉的战列舰总共只入列了32艘,还有4艘在船台上。且越造越大,最早的四艘是两万吨级,后来提高到2400吨级,吨级,新建的四艘已经是3万吨级。大炮巨舰,炮越来越大,舰越来越巨。主炮已经从305升级到380mm。

排第二的还是美国,他们的造舰速度更快一点,已经50艘战列舰了。

再后面的法国彻底落后,总计建造了17艘无畏舰,跟英国和解之后,后面的计划暂时取消,甚至将法国面向大西洋的舰队都调到地中海,表示对英国的善意。意大利造了6艘,日本造了4艘。南美的巴西买了两艘,智利也下了两艘订单,但还没建成,听说经费不够了,在全世界找买家,下家很可能被英国接手,因为这两艘战列舰也是在英国造的。

巴尔干方向很平静,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有,但仿佛不太激烈,奥匈帝国内部也没有针对塞尔维亚的军事打击计划,康拉德总参谋长制定的是防御计划。好吧,奥匈提前知道自己不能打,已经彻底躺平。仿佛一个明知道自己得了癌症,现在能吃能喝,却知道鄙俗无疑等死的人一样绝望。奥匈军队中的指令现在需要用20种语言来下达,语言这个民族符号的任何变化,都能引起国内剧烈的冲突。匈牙利人在议会中开会,要求克罗地亚议员必须使用匈牙利语,建立意大利人法院都能引起其他民族抗议,还有不同语言的大学。国家分的稀碎,且越来越碎,任何人都无法阻挡。

奥匈这么怂,塞尔维亚也就没有多少应激反应,民族主义四处活动,奥匈也不敢采取强硬态度,只能偶尔发动一下经济制裁,提高塞尔维亚的猪肉关税。塞尔维亚则在西欧找到新的买家——法国。

据传奥匈的军事计划是,一旦开战,奥匈只需要在东线防住俄国,在南线防住塞尔维亚的进攻,然后等待德国解决所有问题。

塞尔维亚在两次对奥匈的军事胜利下,虽然最后都因为国力没有取得战果,甚至被迫流亡了一次,可心态上却更加自信。塞尔维亚人认为奥匈早晚崩溃,奥匈境内的塞尔维亚地区早晚会加入塞尔维亚大家庭,时间站在塞尔维亚一边。

至于那个想要建立三元体制,将斯拉夫人拉到跟奥地利和匈牙利同等地位的弗兰茨·斐迪南大公,对美国的联邦制很感兴趣,多次出访美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