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印第安王国建立

罗斯福面对的是,在十年前打完那场代价巨大的汉美战争后,还有多少美国人愿意为下一场同等规模的战争付钱,有多少美国人愿意为了西部流血。

这次战争中,美国先后动员了300万军队,可作战意志已经无法跟上次汉美战争相比,似乎已经没有几个美国人愿意为了十年前丢失的土地流血。尤其在他打击财团的时候,代表财团利益的团体一再针对他,这次之所以动员水平这么差,就是财政一直很紧张。

所以等欧洲战事一结束,罗斯福就知道这场仗打不下去了,立刻找英国沟通,跟大汉进行谈判。没想到大汉没有以前那么霸道,很轻易就妥协了。

这次没有成功,让罗斯福感到极为惋惜。甚至有点后悔没有接受开战前的条件,开战前大汉都接受了将落基山脉三州归还,只保留沿海三州。当时罗斯福看到,因战争俄国人对爱荷达州的控制已经虚有其表,广袤的乡村完全处于自治状态,俄国收税官甚至都不下乡了。这里是汉人和印第安军屯的地盘,已经形成了复杂的关系网。所以当时觉得落基山脉三州唾手可得,想借助大汉卷入欧洲大战的机会,一劳永逸解决美西六州问题。谁能想到,大汉参战才一年多,俄国就崩溃了。

现在回到原点,美国虽然退出了落基山脉三州,但在法理和外交上依然没有放弃。

罗斯福在外交上已经说服俄国、意大利,两国愿意将代管区交还美国,认为美国人有能力管理好这片土地,舆论也支持美国。

只有德国和大汉站在同一立场,坚定否认美国有管理这一地区的能力,不断强调这里是印第安人聚居区,美国跟印第安人的历史关系决定美国进入这一带只会增加无谓的冲突。

战后罗斯福积极推动召开了几次国际会议,讨论印第安问题,目的就一个,逼走大汉。

大汉外交官多次与德国外交官并肩作战,出示了大量印第安人现状的证据,希望国际社会给印第安人更多时间,他们有能力自己管理好自己,不需要美国的干涉。德国人也发现打印第安人这张牌好使。

大国争执不下,大战前就已经形成的印第安人建国的声音渐渐高涨,国际上出现大量支持印第安人建国的舆论。这个舆论暂时被英美强烈抵制,却怎么都无法彻底压下去。

经过反复博弈,罗斯福给所有人出了一个难题。他转而支持印第安人建国方案,但要求新建立的印第安人国家,必须符合文明世界的制度,要有一个议会政府,最要命的是,美国坚持印第安国家必须包括美西六州,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俄勒冈和华盛顿州必须在印第安国家范围内。同时要求建立一个国际委员会,代管印第安国家至少十年。

这是要破釜沉舟,美国得不到,谁也别想得到?尤其不能让英法汉三国继续控制美西三州。先让国际共管,美国慢慢渗透,最后一举拿下?

美国的这种态度,相当于一次性单挑所有列强。此时俄国废了,意大利靠不住,所以大汉如果不想单独跟美国开战,就要拉上英法一起。谁能想到,有朝一日要跟英法两个流氓合作。

英国虽然不可能再打一场大战,海军还是可以动的吗,反正那么庞大的舰队,闲着也是闲着。法国人似乎也不可能打一场陆地大战,除非是跟德国。但随着法兰西壁垒完工,法国人也不是完全不能对外用兵。只是法国人未必愿意为了一块只有经济利益的州跟美国玩命,最后还得看英汉。

所以刘勇强真怕英国再被拖住。上次英美委内瑞拉危机,大汉坚定支持英国。很可惜,英国人退缩了,回欧洲打布尔战争去了。布尔战争的目的是遏制德国在非洲的扩张,结果最后让俄国看到进入地中海的契机,英国被迫跟俄国打了四年世界大战,也是奇诡。

这场战争打光了大英帝国的家底,捞好处最多的就是美国和德国,美国几乎用这场仗平了十年前汉美战争的亏空。至少上次战争欠英国的债务,通过这场战争还清了。德国从头发到尾,本就很肥的军工业又狠狠肥了一波,助推德国重工业问鼎天下,规模上甚至膨胀到能跟美国并肩的程度。

这次,英国人不想为了华盛顿州那块土地,跟美国人死磕下去。他愿意放弃华盛顿州,让这里并入印第安人国家。可大汉不能轻易放弃,最早的200万武装移民,160万都在西部三州,十年过去了,家属团聚加上呼朋引伴,人口都达到千万了。

于是同样不想开战的刘勇强顺势启动备选方案,放出二皇子,告诉他加紧运作城里印第安人国家,共和国他就当总统,王国他就当国王,当皇帝爸爸都支持。如果大汉注定失去对美西地区的直接控制,那让自己儿子在这里建基立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