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在北美,相比美军,堪称优秀的汉军新一代军官们,已经争分夺秒的进行部署。
铁路隧道是炸毁了,但有多少条小径能够翻越山脉,需要多少人力防守,这些都一无所知。通过缴获的美国军用地图了解了一下,但更多还需要实地考察。
他们找到了一个盟友,熟悉当地环境的印第安部族。已经被驱赶进保留区,苟延残喘等待灭族的加州印第安人。其中有跟美国人接触会说英语的少数人,此时被作为沟通渠道,跟汉军交流。
印第安人得知汉军是来打美国人的,最初心生畏惧,他们实在是被打怕了。他们并没有外界传言的那么凶残,如果不是真的逼急了,谁会骑着马去跟美国正规军一次次作战。就像有个梗说如果每天都能吃上牛羊肉,蒙古人疯了会去爬城墙,那都是草原大旱,不抢一把就活不下去时候才会干的玩命活。
当得知汉军已经将白人打赢了,并且看到了实际情况后,这些印第安人才欢呼起来。主动要求带路,他们知道比白人更多的山道。
在一个个向导的带领下,暂时在战术上慢慢超过美军。
集结在山脉另一侧的美军越来越多,这一次美国也是认真的,将这一战看成第二次英美战争后的亡国之战,他们终于体会到了生死存亡是什么味道。
百万美军在超强的工业生产能力武装下,已经组建起来,还有两百万正在征召。高薪,爱国主义,种族主义,全都能起到点作用,加上本就有点爱冒险的疯狂精神,主动参军的美国人极多。不爱冒险的美国人,大概率也不会从欧洲移民过来。
所以别看大汉人口多,在美国本土作战,注定要以少打多。这是汉军军官从登陆时候起就明白的道理,因此他们需要尽可能的利用地利条件。
美国国内的防御相当松懈,因为以前能给他们制造威胁的只有骑马拿着弓箭,少量手枪的印第安人武装。所以内部没有国内那种遍地堡垒式的城墙,所有城市都是开放的。山区隘口甚至都没有建立要塞,许多在汉军军官看来是必争之地的地方,只有少数设立了哨所式的据点。
战争在深入,汉军一个个拔出这些民兵据点,争分夺秒的赶在美军完成训练,发起进攻之前占据了内华达山脉、喀斯喀特山脉上所有的战略据点,并开始设防。光是封锁这些险要隘口,就耗费了三十万兵力。没有100万大军,这场战争连防守都守不起。还是太大了,要防守整条几千公里长的防线啊。
国内的援助源源不断送来,前几个月运送移民,后几个月运送物资和技术力量。大量技术专家、工人被动员起来。加利福尼亚的工业规模虽然不如东海岸,但水平还是不错的,加州有美军最大的几个造船厂之一,必须尽快恢复起来。
从国内抽调过来的熟练技术工人近万人,还有近十万不太熟练的学徒,许多都来自大量小五金工厂。大军工企业,因为已经开始加班加点,只能提供少量高级技术人员。
属于美军、政府的造船厂,军工厂第一时间就被征收,交给国内来的技术力量恢复生产,本地工人还在,但无法相信他们。真的开战,他们难免搞破坏。
外交上,此时跟英国死死绑定,巴尔干危机不解除,英国人就有求于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