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将士们个个精神抖擞,步伐矫健,韦睿看着,心中更添了几分信心。
这时,华山太守康绚也带着三千人马赶来了。
两队人马一汇合,气势更盛。
韦睿笑着对康绚说:“康太守,咱们这下可是兵强马壮,何愁叛军不灭?”
康绚也哈哈大笑,回应道:“韦太守说得对,咱们一起,定能平定这乱世!”
且说戍守均口的冯道根,此时正为母亲守丧。
但听闻萧衍起兵,他毅然决定带着乡里子弟来投靠。
冯道根来到韦睿面前,坚定地说:“韦太守,我虽在守丧,但国家大事当前,我岂能坐视不理?
愿带这些子弟,一同为萧衍效力!”
韦睿看着冯道根,眼中满是赞赏。
与此同时,梁朝的南、秦二州刺史柳惔,也就是柳忱的哥哥,也坐不住了。
他知道萧衍是个有抱负的人,于是也起兵响应萧衍。
柳惔对手下将士们说:“咱们不能眼睁睁看着国家陷入乱局。
萧衍是个能领着我们走出困境的人,大家跟我一起,支持他!”
萧衍在淝南那地界儿,新建了个新野郡。
这地儿是用来安顿那些新投靠来的百姓的。
等上面一声令下,他们就能派上用场。
都城那边儿也收到了风声,立马下诏,说要讨伐荆、雍两个州。
朝廷这边儿动作也快,任命冠军长史刘浍当雍州刺史,还派了骁骑将军薛元嗣和制局监暨荣伯,带着一队人马,外加一百多船的粮食,去给郢州刺史张冲送补给,让他好抵挡西边来的敌军。
薛元嗣他们走到半路,收到了江陵发来的檄文。
看上面写着“张郢州张冲要全力一起干”,他们心里就犯嘀咕了。
想着之前刘山阳失败的教训,心里更是害怕得不行。
所以,他们就在夏口浦停下了,愣是不敢进郢州。
后来听说西边的军队眼看就要到了,而张冲那边儿也没和江陵有什么联系。
他们一合计,干脆就把粮食拉进了郢城。
再说前任竟陵太守房僧寄,在卸任回都城的路上,突然接到朝廷的命令,让他留在鲁山守卫,还给他升了个骁骑将军的官儿。
张冲一听,赶紧和房僧寄结了盟,又派了军将孙乐祖,带着几千人马去帮忙防守。
这边儿萧颖胄和邓元起也没闲着。
他们给张冲写信,劝他归附萧衍这边儿。
可张冲是个倔脾气,硬是没听他们的。
另一边儿,杨公则带着军队到了湘州。
湘州的代理长官张宝积一看,立马就投降了。
杨公则也不客气,带着人马就进了长沙。
然后发了个文告,告诉百姓们别慌,一切都安定了。
“杨将军,您这一来,我们湘州可算是有了主心骨了。”张宝积赔着笑脸说道。
“张长官,你放心,只要大家安分守己,我保证湘州太平无事。”
杨公则也客气地回应道。
就这样,杨公则在长沙安顿下来,开始管理湘州的事务。
他派人四处巡查,确保各地都安安稳稳的。
百姓们看到新官儿这么负责任,心里也都踏实了。
到了第二年,即永光三年,南康王宝融开始摆起了相国的架子,还颁布了大赦令。
不过,梅虫儿、茹法珍这俩人可不在赦免的名单上。
这时候,朝廷里也有了新的人事安排。
萧颖胄被任命为左长史,还封了个镇军将军的称号;
萧衍则成了征东将军,杨公则去了湘州当刺史。
萧衍从襄阳出兵的那天,天气特别好,积雪都化了,天空也放晴了。
萧衍临走前,把弟弟萧伟留下来管理府州的事务,又让萧憺负责守卫堡垒城池,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哥哥,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呢!”萧伟拍着胸脯保证道。
“对,哥哥,我们会守好家的!”萧憺也坚定地说。
可是,萧衍刚走没多久,魏兴太守裴师仁和齐兴太守颜僧都就不安分了。
他们不但不接受萧衍的命令,还起兵来袭击襄阳。
这消息一传开,大家都慌了神。
“别怕,有我们在!”
萧伟和萧憺挺身而出。
他们迅速发兵,拦截攻击裴师仁和颜僧都的军队。
经过一番激战,这两支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
裴师仁、颜僧都等人也狼狈逃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哈哈,我们赢了!”
萧伟和萧憺相视一笑,雍州终于安定下来了。
萧衍在前方听到这个消息,也松了一口气。
“太好了,我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专心打仗了!”
军队一路行进,终于来到了竟陵。
这天,萧衍站在城头,望着远方,眉头紧锁。
他转身对身后的长史王茂和太守曹景宗说:“你二人,率领先头部队,准备前行。
张法安,你留下守城,务必小心谨慎。”
众将领围拢过来,纷纷出谋划策。
一个将领拱手说道:“大将军,我们不如用主力军队围攻郢城,同时再派一支偏军去袭击西阳和武昌。
这样两面夹击,定能取胜。”
另一个将领也附和道:“此计甚妙,大将军意下如何?”
萧衍摇摇头,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房僧寄坚守鲁山,与郢城遥相呼应,形成犄角之势。
如果我们全军都扑向郢城,房僧寄必定会趁机切断我们的后路。
到那时,我们可就进退两难了,后悔也来不及啊!”
王茂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问道:“那大将军有何妙计?”
萧衍目光坚定,缓缓说道:“我意已决,派你与曹景宗等军队渡过长江,与荆州军队会合,一起逼近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