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冯家衰败风云变 萧氏纷争祸端起

北魏宫廷之内,风云突变。

冯皇后面对着那碗泛着寒光的毒药,眼中满是惊恐与不可置信。

她颤抖着双手,紧握着衣襟,边退边喊:“皇上怎会下此狠令?

这定是各位王爷恨我入骨,欲置我于死地!

皇上啊,您怎能让臣妾含冤而死?”

她的声音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却无人应答。

内侍们如鬼魅般悄无声息地逼近,冯皇后的脚步愈发踉跄。

她试图挣脱这命运的枷锁,但终是徒劳。

内侍们一拥而上,紧紧抓住了她,那碗毒药也被强行送到了她的唇边。

冯皇后挣扎着,眼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但身体的力量却在一点点消逝。

她深知,自己已无路可逃。

最终,她绝望地闭上了眼睛,毒药顺着喉咙滑下,带走了她所有的不甘与怨恨。

白整等人见状,急忙跑去向新皇帝报告。

咸阳王元禧等人闻讯,面露喜色,相视一笑:“即便没有遗诏,我等兄弟也会设法除之后快。

怎能让这行为不端之妇掌管天下,肆意残害我等?”

魏主元恪遵循先皇遗言,虽对冯皇后心有不满,但仍按照皇后的礼仪为她办了丧事,谥号为幽皇后。

随后,他任命彭城王元勰为司徒,代理宰相之职,掌管国家大事,并命其护送灵柩回洛阳。

守孝一个多月后,幽皇后的遗体被葬于长陵。

同时,魏主元恪追谥先皇为孝文皇帝,庙号高祖,并尊先皇的皇后高氏为文昭皇后,一同供奉在高庙之中。

昔日冯家之盛,可谓如日中天。

冯熙作为文明太后的兄长,娶公主为妻,官至太师。

他育有三女,其中两女相继成为皇后,另一女也被纳入后宫,封为昭仪。

其子冯诞任司徒,冯修任侍中,冯聿任黄门郎,一时之间,冯家权势滔天。

然而,侍中崔光曾对冯聿语重心长地说道:“君家富贵已极,恐终将衰败。”

冯聿闻言,脸色骤变,怒道:“你为何无端诅咒我家?”

崔光淡然回应:“物盛必衰,此乃天理。

我非诅咒君家,实乃欲君家提前警惕,方能保住平安。”

冯聿将崔光之言转告父亲冯熙,然而冯熙却置若罔闻。

过了一年多光景,冯修因罪被贬,冯熙与冯诞也相继离世。

幽皇后被废后自尽,冯聿也被抛弃,冯家如大厦将倾,迅速衰败。

此番变故,令人唏嘘不已。

昔日繁华如梦,今朝落魄成尘。

高家趁势而起,一家之中出了两位公爵,富贵显赫,其盛况几乎与昔日冯家相当。

这世事无常,豪门贵族的兴衰更替,犹如过眼云烟,令人感慨万千。

话说在很久以前,齐国皇帝萧宝卷,在他坐上皇位之前曾经让萧懿去当益州刺史,让萧衍去当雍州刺史。

萧衍一听萧宝卷当了皇帝,还找了萧遥光等六个人一起帮忙治理国家,心里就琢磨开了。

他跟他那表舅张弘策说:“舅啊,你瞧瞧,一个国家三个当家的都够乱的了,现在朝廷里六个大佬,那不得天天互相算计啊,这乱世眼看就要来了。

咱们要想躲灾找福,雍州这地儿可是顶好的。就是我那几个弟弟都在都城呢,怕是要遭殃,看来得跟益州的萧懿哥商量个法子。”

张弘策一听,觉得萧衍说得在理。

这萧懿啊,是萧衍的哥哥,萧衍说的“益州”,就是萧懿管的地儿。

俩人就开始悄悄地准备打仗的东西,砍了好多竹木,还招了上万勇敢能打的人。

有个叫吕僧珍的中兵参军,也悄悄按着萧衍的意思,私底下备了几千张船桨。

没过多久,萧懿不当益州刺史了,改去管郢州的事儿。

萧衍就让张弘策去找萧懿说说:“哥啊,你看现在六个大佬各管各的,争权夺势,肯定得打起来。

新皇帝名声本来就不好,还跟一群小人混一起,又轻狂又残忍还虚伪,他怎么可能甘心把权交给那些大臣,自己当个摆设呢!

时间一长,他肯定得大开杀戒。

那萧遥光想当赵王司马伦,心思都露出来了。

可他心胸狭窄,准是祸乱的根儿。

萧坦之嫉妒心强,老欺负人;

徐孝嗣被人摆布;

江祏没个主意;

刘暄又昏庸又懦弱。

一旦祸乱起来,朝廷里外都得垮。

咱兄弟俩好在守在外边,得为自己打算打算。

现在还没开始猜忌呢,得赶紧把几个弟弟都弄到西边来。

过了这村儿,怕就没这店儿了。

再说郢州管着荆湘地区,雍州兵马又精又强。

太平时候就忠心耿耿为朝廷效力,乱了时候就得自己想办法救自己,看时势行事,才能保全自己;

要是不早点打算,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萧懿听了,也不说话,就光摇头。

张弘策又劝他:“哥啊,你们兄弟这么英勇无敌,现在占着郢、雍二州,为百姓说话,废掉昏君立个明君,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儿嘛!

小主,

可别让这些小子欺负了,让后人笑话!

雍州这边都想好了,特地来跟你说,你怎么还不为自己打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