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宝卷嬉游荒朝政 朝臣纷乱改号令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夜晚,遥光正密谋着一场骇人听闻的阴谋—用毒药悄无声息地铲除高帝、武帝的子孙,以稳固自己那摇摇欲坠的权势。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英雄人物挺身而出,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黑夜,他便是南康侯萧子恪。

萧子恪原本在吴郡担任太守,远离京城的纷扰与喧嚣。

然而,一纸朝廷调令如同命运的召唤,将他骤然调回了那个波谲云诡的权力中心。

初闻此讯,萧子恪心中不免泛起涟漪。

但更令他震惊的是,回到京城后,他竟得知了一个足以撼动天地的秘密——遥光那灭绝人性的计划。

那一刻,萧子恪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

他暗自思量:“遥光欲诛杀高帝、武帝的子孙,为何皇上却将我召回京城?

难道……皇上对我也有所怀疑,甚至想要将我一并铲除?”

这个念头如同寒冰一般穿透他的脊梁,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回想起前几日大司马王敬则的匆匆造访,萧子恪的心更加沉重。

王敬则那严肃而急切的脸庞仿佛又在眼前浮现。

他的话语如同惊雷在耳边炸响:“萧鸾倒行逆施,朝纲混乱。

你我必须联手,推翻这暴政,拥立你为皇帝!”

面对王敬则那近乎叛乱的言论,萧子恪却出奇地冷静。

他深知,这夺取皇位之事非同小可,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

于是,他不动声色地应付着王敬则,心中却已有了计较。

支走王敬则后,萧子恪立即准备秘密离开吴郡,前往京城禀报皇上。

然而,命运似乎对他格外眷顾,就在他出发的前夕,皇上的调令如约而至。

萧子恪带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了吴郡,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

回到京城的当晚,萧子恪的心中如同燃起了一团熊熊烈火。

他顾不得许多,毅然决然地朝皇宫奔去。

夜色如墨,道路崎岖。

他一路狂奔,鞋都跑丢了也浑然不觉。

光着脚丫子,他一路跌跌撞撞,终于来到了建阳门。

此时,已是凌晨二更天,中书舍人沈徽孚和内廷直阁单景俊也正在那里焦急地等待着。

见到萧子恪的到来,他们二人如同见到了救星一般,连忙迎了上来。

在简短的交流之后,他们一致决定由萧子恪向皇上禀报此事。

此时,皇上萧鸾正在梦中沉睡,被萧子恪的敲门声惊醒。

他派人打开门,只见萧子恪光着脚丫子站在门外,不禁大声呵斥道:“子恪,你可知罪?”

萧子恪心中一凛。

但他很快镇定下来,从容不迫地答道:“皇上圣明,臣子恪并无任何罪过。”

说着,他上前一步,目光坚定,语气铿锵有力地说道:“王敬则意图谋反,欲立臣为皇帝,但臣从未答应过他。”

皇上萧鸾闻言,脸上露出惊奇的神色。

萧子恪继续说道:“皇上,若臣真的答应了叛党王敬则的请求,又岂会再来见您?”

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皇上终于解除了对萧子恪的怀疑。

此时,萧子恪趁热打铁,又向皇上恳切地陈述道:“贸然杀害宗室成员,必将引发朝野动荡,臣请求皇上切勿听信遥光之言,放过高帝、武帝的子孙。”

他的言辞恳切而有力,仿佛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

皇上萧鸾听罢,沉思片刻后,终于点了点头。

他命令景俊传话下去,不准随便杀害任何一个人,并赐给高帝、武帝的子孙饭菜,让他们第二天一早都回家。

同时,他还任命萧子恪为太子中庶子,以示嘉奖。

就这样,萧子恪凭借着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在朝堂之上慷慨陈词,终于挽救了高帝、武帝子孙七十多人的性命,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生机。

当萧鸾命令景俊传话,严令不准随便杀害一人,并赐给高帝、武帝的子孙饭菜,让他们第二天一早各自回家时,萧子恪的心中涌起了一股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深深的欣慰。

他深知,自己凭借智慧和勇气,不仅救下了众多无辜的生命,也为自己赢得了一线生机。

然而,在南齐的朝堂之上,并非所有人都如萧子恪一般忠心耿耿。

王敬则,这位南齐的开国功臣,曾为南齐朝廷立下过赫赫战功,但如今却对南齐皇帝萧鸾充满了不满。

王敬则看着萧鸾一步步登上皇位,心中五味杂陈。

他深知萧鸾得位不正,内心多疑,对宗室和大臣,尤其是萧道成的心腹之臣,多有防范。

而自己作为萧道成的心腹,自然也受到了萧鸾的猜忌。

萧鸾曾多次派人打听他的日常生活情况,甚至在病重时暗中在东面配置兵力,防备他起兵反叛。

这些举动让王敬则心中寒意渐生。

他感到自己的忠诚和付出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被视为威胁。

“我王敬则一生为南齐征战,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敬则心中愤愤不平,“既然萧鸾如此猜忌我,那我何不先下手为强!”

南齐永泰元年,也就是公元498年的四月,王敬则终于决定在会稽起兵反叛。

他迅速征集士卒,配备器械,仅两三天时间,大军便整装待发,向建康进攻。

王敬则亲率军万人渡过钱塘江,一路北上。

沿途的百姓听闻王敬则起兵,纷纷投奔追随,叛军人数迅速增至十余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