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刚想掉头逃跑,没想到拓跋英瞅准机会,一矛刺来。
梁季群慌忙躲闪,却被拓跋英一矛扫倒,像个倒栽葱一样,被魏兵活捉了。
齐兵一看主将被擒,立刻乱了阵脚,纷纷弃栅而逃。
尹绍祖听说梁季群被捉,吓得魂飞魄散,连其他四个栅栏也不要了,狼狈不堪地逃了回去。
拓跋英乘胜追击,一路直逼南郑。
萧懿又派了将领姜修去抵挡拓跋英,结果姜修在路上遇到了伏兵,全军覆没。
拓跋英就这样顺顺利利地来到了南郑城下,把城四面围了个水泄不通。
萧懿登上城墙坚守,一晃就是几十天。
城里的粮食眼看就要吃完了,士兵们心里都慌得要命。
这时候,参军庾域想了个主意。
他封了几十个空仓库,然后对将士们说:“大家看,这些仓库里都是满满的粟米,足够我们吃两年的。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坚守下去,还怕什么强敌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家听了这话,心里才稍微安定下来。
萧懿又派人去煽动仇池的各部族,让他们起兵切断拓跋英的运粮通道。
拓跋英一看这形势,知道自己不能久留了。
正好这时候,魏国皇帝也下了诏书,召刘藻回去,并让拓跋英回自己的驻地。
拓跋英于是就撤了围,让老弱病残先走,自己带着精兵断后。
他还仰着头对城里的萧懿喊话,告别了一番。
萧懿怕拓跋英有诈,不敢轻易追击。
过了两天,才派将领抄近路去追。
拓跋英看到有追兵来了,就下马准备战斗,一副从容不迫的样子。
萧懿的兵一看,又不敢靠近了,只好退了回去。
拓跋英这才带着队伍沿着斜谷往回走,一路上又遇到了那些叛乱的部族。
他一边打一边前进,结果流箭射中了他的脸颊。
拓跋英也不在乎,照样指挥战斗。
最后,他终于把叛乱的部族都平息了,安安全全地回到了仇池。
魏国城阳王拓跋鸾带兵去攻打齐国的赭阳城,可是怎么也攻不下来。
齐国一看,赶紧派了右卫率垣历生带兵来支援。
拓跋鸾心里盘算着,咱们人少,对方人多,这仗不好打,于是就下令退兵。
可偏偏这时候,他的部将李佐不听话,非要留下兵马跟齐国硬拼,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这才慌慌张张地逃了回来。
再说那督军卢渊,他本来就是勉强接的这个任务。
一看这形势,心里更急了,早就把军队扔下,自己跑回洛阳去了。
拓跋鸾呢,他没去追责卢渊,反而带着人转到了鲁城。
到了鲁城,他亲自去祭拜孔子,还封了孔家的两个人、颜家的两个人做官。
更特别的是,他还从孔家选了一个宗子,封为崇圣侯,专门负责祭拜孔子。
接着,他又重修了孔子的园墓,还新建了碑铭,那意思明摆着,就是要尊重圣人,弘扬经典。
忙完这些,拓跋鸾回到都城,立马就建了个国子太学和四门小学。
然后,他挑了几个年纪大、学问好的老先生,让他们当国老、庶老。
还在华林园设宴招待他们,每人送了一根鸠杖和新衣服。
接着,他又开始搜集遗失的书籍,校正度量衡,制定礼仪和音乐。
这一系列举动,都是为了让国家更加太平昌盛,真是挺有心思的。
就这样,魏国在拓跋鸾的治理下,渐渐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又过了一年,皇上下了一道诏书,说要改姓,改成元姓。
魏国的人以前总说自己是黄帝的儿子昌意的后代。
昌意有个小儿子,被封到了北方。
那边有座大鲜卑山,所以他们就以此为号,叫拓跋氏。
黄帝是以土德称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