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广陵屠城血成河 怀文直谏心未折

可他们哪跑得掉啊,庆之的裨将沈胤之等人紧追不舍,就像猎狗追兔子一样。

追啊追,终于在后园里追上了诞和申灵赐。

沈胤之二话不说,举刀就砍,一刀砍在诞的脸上。

诞疼得嗷嗷叫,脚下一滑,扑通一声就掉进了水里。

官军们哪肯放过他,纷纷下水去捞,把他从水里拽了出来。

诞被拽上岸来,一脸狼狈,早就没了之前的嚣张气焰。

庆之一挥手,下令把诞枭首示众,然后送往京城。

这时候,诞的母亲殷修华和他的妻子徐氏还在镇上呢。

殷修华啊,那可是宫里的女嫔,本来享着清福呢,结果因为诞的叛乱,落得个如此下场。

徐氏呢,更是个苦命人,跟着诞没享过一天福,现在却要陪他一起受死。

她们俩一听诞被杀了,心里都明白,自己的死期也到了。

殷修华看着徐氏,眼里满是哀怨和无奈。

徐氏也看着殷修华,两人相视无言,心中却都明白对方的心思。

最后,她们俩一合计,既然活不成了,那就一起死吧,也算是个伴儿。

于是,她们俩手拉着手,一起自尽了。

除了殷修华和徐氏,镇里还有好多跟着诞的人呢。

他们有的是被逼无奈,有的是被蒙蔽了双眼,现在一看诞死了,都知道自己没什么好下场了。

有的吓得瑟瑟发抖,有的哭得死去活来。

但最后啊,大多都难免一死。

有的被官军杀了,有的自己抹了脖子,有的投了河,总之死伤惨重。

庆之连续点燃了三座烽火台,向都城报捷。

都城宣阳门前,宋主站在门楼上,周围的人群纷纷高呼“万岁”,一片欢腾。

唯独侍中蔡兴宗站在一旁,沉默不语,脸上没有一丝喜悦。

宋主转头看向蔡兴宗,好奇地问:“大家都这么高兴,你怎么一个人不喊万岁呢?”

蔡兴宗一脸严肃,回答说:“陛下,今天这种时候,您应该流着泪去惩治罪人,怎么能让大家喊万岁呢?”

宋主一听,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心里很不高兴。

接着,他传令到前线,命令屠杀广陵城里的百姓。

沈庆之一听就急了,赶紧上奏劝阻:“陛下,五尺以下的人,都是些孩子和老人。

他们无辜啊,能不能饶他们一命?”

宋主想了想,勉强同意了沈庆之的请求。

但壮年男子还是都被杀了,妇女则被当作军赏分给了士兵。

那些老百姓,何罪之有,却遭到了如此残酷的对待!

更可怕的是,还有个杀人不眨眼的宗越,在刑场监督行刑。

他手段极其残忍,有的犯人被剖开肚子、挖出眼睛,有的被鞭打脸庞、抽打腹部,先让他们血肉模糊,然后再砍下头颅。

总共三千多颗人头,按照诏令被堆放在石头城南岸,筑成了一座京观。

说到诞的儿子景粹,他原本被黄门吕昙济偷偷带出城,藏在民间。

可是没过几天,还是被找到了,当然也难逃一死,被处斩了。

临川内史羊璿,他和诞平时关系挺好,这次也因为牵连被杀了。

还有山阳内史梁旷,他家在广陵,因为没响应诞的召唤,全家人都被杀了。

不过,梁旷这回却因祸得福,被任命为后将军。

这时,有人小声议论起来:“这世事真是无常啊,梁旷全家遭难,自己却升了官。”

再说刘琨之,他在这乱局中却得到了提拔,被升为黄门侍郎。

沈庆之打了胜仗,带着军队浩浩荡荡地回到了京城。

皇帝一高兴,论功行赏,各有各的份儿,还特别下诏书,提拔沈庆之做了司空,还让他管着南兖州的事儿。

可沈庆之刚接手新职位没多久,就又想退休了,他还把司空的头衔让给了柳元景。

之后,沈庆之就带着一家老小,搬到了娄湖边上,开垦了大片田地,日子过得悠哉游哉。

他家里养着几十个歌姬妾侍,奴仆更是上千。

除了逢年过节要去朝拜皇帝,其他时候,他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想着做个像陶朱公那样的隐士富翁。

哎,要是他真的能放下一切,与世无争,哪会有后来的灾祸呢?

再说颜竣,他因为辅佐皇帝有功,被封为丹阳令。

那日子过得是富贵双全,风光无限,走到哪儿都惹人羡慕。

可他老爸颜延之,却还是穿着粗布衣裳,住在茅草屋里,一副书生的老样子。

有一天,颜延之骑着头瘦驴,拉着辆破车,慢悠悠地到郊外去溜达。

刚巧碰上颜竣骑着高头大马,前呼后拥地走过来,那排场大得很。

颜延之赶紧躲到路边,让儿子先过。

等颜延之走到颜竣的官署,进去就板着脸对颜竣说:“我这辈子最不喜欢见那些大官儿,没想到今天却见到了你!”

颜竣听了,也没往心里去,照样大兴土木,建起了一座座华丽的房子。

颜延之看不下去了,又劝他说:“儿啊,你得做个好人,别让后人笑话你。”

小主,

颜竣还是不当回事儿,生活习惯也越来越懒散。

有一天,他睡到太阳老高了还不起床,外面宾客都已经挤满了门,他还在屋里头窝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