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那燕王冯弘,是后燕中卫将军冯跋的亲弟弟。
冯跋早年得罪朝廷,逃亡山林,隐姓埋名。
那时后燕主子慕容熙,荒淫无度,沉迷酒色,国家大事抛诸脑后。
冯跋瞅准机会,联络志同道合之人,趁机起事。
他们推举慕容宝的养子高云为主,杀了慕容熙,为后燕除害。
高云自称天王,却很快被人杀害。
冯跋再次挺身而出,平定国乱,当上燕王,定都龙城,史称北燕。
北魏国主拓跋焘闻讯,派使臣于什门前来,命冯跋称臣。
冯跋心高气傲,拒绝要求,还拘禁了于什门。
于什门宁死不屈,冯跋也不肯放他。北魏和北燕因此产生裂痕,多次交战,互有胜负。
时光流转,冯跋年迈体衰,病倒在床。
他把太子冯翼叫到床前,让他摄政处理国事。
冯跋的妃子宋氏心怀鬼胎,想立自己的儿子冯受居为太子,逼迫冯翼退居东宫。
冯弘见状暗喜,他野心勃勃,趁机入宫,篡夺皇位。
冯跋惊吓过度,一命呜呼。
冯弘当了皇帝,心中不安。
他怕冯翼和冯跋的子弟不服,便杀了太子冯翼和冯跋的百多个子弟,斩草除根。
北魏拓跋焘听闻北燕内乱,再次率军讨伐。
北燕军队连连败退,冯弘焦急万分。
北燕尚书郭渊劝冯弘投降北魏,还送女儿和亲,以保安宁。
冯弘摇头拒绝,说结怨已深,投降也未必能保全性命。
冯弘不肯投降,再次调兵遣将,与北魏对抗。
但北燕军队哪是北魏的对手,战况愈发不利。
且说北魏降将朱修之,本是南朝人,被俘虏到北魏。
他怀念故国,想趁拓跋焘攻打北燕时,联合南人起事,袭击拓跋焘,归顺宋朝。
朱修之在北魏军中寻找同谋,找到了被俘的宋臣毛修之。
他悄悄告诉毛修之自己的想法,希望毛修之能参与。
但毛修之已甘心为北魏效力,不肯相从。
朱修之怕他泄露计划,慌慌张张逃到北燕。
朱修之找到冯弘,哭诉遭遇,请求派他回宋朝求救。
冯弘犹豫不决,但想若能求得宋朝援助,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便答应了。
朱修之满心欢喜踏上回宋朝的路。
然而到宋朝后,却发现彭城王刘义康和领军将军刘湛正自相残杀,冤杀良将,哪有心思去救北燕,再伐北魏?
朱修之在宋朝四处奔走,处处碰壁。
最后无奈回到北燕。冯弘见他空手而归,失望至极,但念在他一片忠心,给了他黄门侍郎的官职,混日子。
拓跋焘听闻南人有谋反打算,率军西还。
北燕苟延残喘了一段时间,没想到内部又起纷争,引来外敌,导致冯弘自取灭亡。
原来冯弘的妻子王氏生了三个儿子:冯崇、冯朗、冯邈,妾慕容氏生了儿子王仁。
冯弘迷上慕容氏,立她为皇后,封王仁为太子。
王氏和三个儿子气坏了,但敢怒不敢言。
冯崇被封为长乐公,镇守辽西。
他整天守在那儿,心里不痛快,总觉得家里要出事。
冯朗和冯邈私下商议:“哥啊,你看这国家,眼瞅着就要亡了,咱父王还听信慕容氏的谗言,咱哥几个恐怕要先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