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义符被杀死之前,他的弟弟刘义真已经先走一步,离世了。
那时候的刘宋国里,真是风雨飘摇,好像一艘破船在波涛里晃。
义符的命运也如同这艘船一般,飘忽不定。
终于,有一天,他也没了,刘宋国便像换了舵手,迎来了刘义隆的时代。
不过,咱们先按下刘义隆不提,把目光投向那遥远的北方。
北方那边,宋高祖武皇帝刘裕刚一去世,北魏就瞅准机会,想来捣乱。
北方,魏太祖拓跋珪的鲜卑族部落,头发编成辫子,被中原人称为索头部。
他们世代居住在荒原之上,到了晋朝初年,才开始与中原有了往来。
拓跋珪娶了刘库仁的侄女,生了个儿子名叫拓跋嗣。
拓跋嗣勤于治理政事,鼓励农耕蚕桑,任用博士崔浩等人,兴办有利的事业革除弊端,国内呈现出一片小康景象。
想当年,南朝军队在河北打了一场大败仗,滑台这座城池就一直没收回来,心里别提多憋屈了。
可那时候刘宋政权刚建立,气势正旺,魏国也只能表面上跟他们客气客气,派使者往来,假装和好。
转眼间,宋主刘裕年老体弱,一病不起,最后撒手人寰。
这时候,宋朝的使者沈范等人刚从魏国回来,刚渡过黄河,就被魏兵追上了。
魏兵像饿狼一样,一下子就把沈范等人给抓走了。
原来啊,魏主拓跋嗣早就瞅准了这个机会,想趁着宋朝国丧南侵,报复以前的仇恨。
他把宋朝使者扣留起来,当天就派将领征兵,准备进攻滑台、洛阳、虎牢等地。
魏国的博士崔浩听说了这事儿,赶紧来见拓跋嗣。
他皱着眉头说:“大王啊,趁人家办丧事去攻打,这可是不合道义的。
咱们应该去吊唁死者,抚恤孤儿,用道义来让人家心服口服。”
拓跋嗣一听,不乐意了,他瞪着眼睛反驳道:“刘裕趁着姚兴死后,就灭掉了姚氏,我现在趁着刘裕去世攻打宋朝,有什么不可以的?”
崔浩也不着急,慢条斯理地回答说:“大王啊,姚兴一死,他的儿子们就互相争斗,所以刘裕才能趁机立功。现在江南可没这种可乘之机,咱们不能拿这个例子来说事。”
拓跋嗣听了崔浩的话,心里虽然有点动摇,但一想到刘裕趁人家办丧事攻打秦国的例子,他就觉得自己也有了借口。
他哼了一声,说:“崔浩啊,你别再说了,我已经决定了,这次一定要攻打宋朝,报一报以前的仇!”
说完,拓跋嗣就命令大军整装待发,向宋朝的边境进发。
魏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占了滑台。
滑台的守将见魏军如此凶猛,吓得腿都软了,连忙开城投降。
魏军攻占滑台后,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向洛阳、虎牢等地进发。
这时候,洛阳和虎牢的守将们都知道,一场大战已经在所难免了。
虎牢关的守将叫毛德祖,他是个非常有勇气的人。
他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卷土而来的魏军,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守住虎牢关,绝不让魏军踏进一步!
魏军很快就来到了虎牢关下,他们抬着云梯,拿着刀枪,开始猛攻虎牢关。
毛德祖指挥着守军,用弓箭、滚木、礌石等武器,拼命抵抗魏军的进攻。
魏军一次次地冲锋,又一次次地被打退。
他们恼羞成怒,更加疯狂地攻打虎牢关。
毛德祖看着魏军如此凶猛,心里明白,这场仗不好打。
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更加坚定地指挥着守军,与魏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战斗进行了好几天,虎牢关依然坚守不破。
魏军将领们急得团团转,他们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虎牢关,竟然如此难攻。
而毛德祖呢,他虽然已经疲惫不堪,但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有一天,魏军将领奚斤带着一队人马,再次来到虎牢关下挑战。
他大声喊道:“毛德祖,你已经被我们包围了,还不快快投降!”
毛德祖站在城墙上,冷笑一声说:“奚斤,你别做梦了!
我毛德祖就是死,也不会投降你们魏军!”
奚斤一听,气得哇哇大叫。他指挥着魏军,再次向虎牢关发起了猛攻。
毛德祖毫不畏惧,他带领着守军,一次次地打退了魏军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