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应时势造化生宋主 见祥龙梦里呈吉兆

词曰: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道尽了南北朝的英雄往事。

然而众人或许不知,辛弃疾所赞颂的寄奴,与他所处的宋代并非一朝。

辛弃疾所生活的宋代,乃是由赵匡胤黄袍加身所建,国号“宋”,史称“北宋”,后又经历靖康之变,康王赵构南渡,建立“南宋”。

而寄奴,即刘裕所建的“宋”,则习惯上被称为“刘宋”,两者相隔数百载,历史背景与风云变幻皆不相同,实不可混为一谈。

刘宋高祖武皇帝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

这彭城县绥舆里,便是如今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马场村之地,与辛弃疾词中所提的京口,即今镇江市的京口区,相隔甚远。

却说晋哀帝兴宁元年,岁次癸亥,三月壬寅之夜,公历363年3月17日,这天夜里,天象异变,风云涌动,似有不凡之事即将发生。

在京口乡下的一间简陋茅草屋内,烛光摇曳,气氛紧张。

突然,一道耀眼的神光猛然绽放,直冲云霄,犹如烈火熊熊,照亮了整个夜空。

这神光之中,夹杂着祥瑞之气,仿佛预示着某个伟大生命的降临。

伴随着这道神光,一阵清脆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划破了寂静的夜晚,宛如天籁之音,回荡在夜空之中。

这便是刘裕的诞生,一个注定不平凡的生命,就此降临于世。

这婴儿虎头虎脑,一双眼睛明亮如星辰,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的奥秘。

他躺在襁褓之中,小手紧握,小脚乱蹬,显得极为活泼可爱。

刘裕的父亲刘翘站在屋内,望着这突如其来的神光,心中惊疑不定。

他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这神光究竟是何物?为何会出现在自家屋内?

难道说,这婴儿并非凡胎俗骨,而是上天赐予的神童?

而屋外的乡亲们,却误以为刘家失火了。

他们看到刘家屋内火光冲天,以为发生了火灾,纷纷拿起水桶、扁担等工具,急匆匆地赶来救火。

夜色中,火光映照下的乡亲们神色紧张,脚步匆匆。

有的边跑边喊:“刘家失火了,快来救火啊!”

声音中带着几分焦急与惶恐;有的则急匆匆地寻找水源,准备灭火工具,生怕火势蔓延开来。

一时间,呼喊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夜晚的宁静与祥和。

等乡亲们气喘吁吁地赶到刘家门口时,却发现屋内并无半点火光。

只见刘翘站在门口,一脸惊愕地看着众人,不知所以。

他疑惑地问道:“你们是来救火的?谁家失火啦?”声音中带着几分不解与困惑。

“我们看到你家火光冲天,以为着火了。”一位乡亲急切地回答道。

他喘着粗气,脸上满是汗水与焦急之色。

刘翘连忙招呼大伙朝屋里看,果然没有任何着火的迹象。

只见屋内灯火通明,婴儿安然无恙地躺在摇篮之中,那双明亮的眼睛正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这时,乡亲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那道神光只是刘裕出生时的异象。

他们纷纷议论起来:“这刘家真是奇了,孩子出生竟然能放出这么亮的光。”

“是啊,这孩子将来肯定非同小可。”

且说那夜,天上的异象并未就此结束。

就在刘裕出生后半个时辰,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条五彩斑斓的巨龙。

这条龙身形庞大,鳞片闪闪发光,宛如天神下凡一般,震撼人心。

它盘旋在空中,时而翻滚跳跃,时而俯冲直下,仿佛在宣告着刘裕的不凡命运。

巨龙的出现,让整个天空都变得异常壮观。

星光璀璨,月色皎洁,与巨龙身上的光芒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