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封赏

初唐风流 西城奕客 1878 字 12天前

宇文禅大踏步进入太极殿中,黑曜地板上回响着他一人的脚步声,伴随礼宾侍卫的宣告声接近殿中。

一众文武官员的声音全都落在他身上,独孤怀恩行刺之事已然过去将近三月,甚至他的头颅都已传首九边,在全国旅游观光了许久,他们对于那件事仍旧心有余悸。

虽说大唐的江山是秦王李世民一力打下来的,可任谁都知道,大唐真正的核心还是皇帝李渊。若是李渊当真被那逆贼谋刺成功,大唐必然陷入大乱,至少太子和秦王两人就得分个你死我活。

这些世家大族,勋贵故旧和前朝遗老,前期的投资和努力都将化为乌有,整个大唐境内说不得又要分出多少势力重新开启战端。

从心底里来说,他们比李渊本人还想要重赏宇文禅。

殿内一众文武官员的盯着年轻的宇文禅,他们对于宇文禅的了解还不多,只在皇帝刚回长安时听说他是给事中孔颖达的弟子,前些日子没有封赏是因为滞留并州了。

不过,最近两个月,他们对于这个年轻人的了解正在逐渐加深,听说平阳公主在并州的一系列举措背后,就是此人在为之谋划。

殿上官员尽是男子,五品以上的上殿官员,几乎都是三十岁以上的成熟男人。他们对于女子掌权有着天然的抵触,认为女人本就该是男人的附庸。

在捏着鼻子认了李木兰的军权之后,她的手竟然又伸向了地方政务。

往日还只是军权,触及不到庙堂之上的老爷们的地位,可如今李木兰竟然在地方政事上也有作为,将来天下太平了,说不得便是个女子丞相,着实令人担忧。

以至于朝臣们风闻,李木兰的政策其实是宇文禅在背后谋划时,都觉得心中松了一口气,看到那些离经叛道的政策都觉得眉清目秀。

不就是重用地方宗族势力么,在朝各位大臣哪家在地方上不是呼风唤雨的,有什么重用不得的,听说前些日子同齐王一同起复的右仆射裴寂家里和太子中舍人王珪家便是此次并州盛会的贵客,若非是这些朝臣的家族根基不在并州,他们说不得还要去插上一脚。

至于清剿山匪作为民夫还有所谓的以工代赈,都是些许小事罢了。

如此心态之下,朝中对于并州的这些新政虽有议论,却保持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几个臣子吵一吵便罢了。何况李木兰在朝中还有着一众年轻的支持者,加之宇文禅的师傅孔颖达还有李纲二人一直在朝中为其斡旋,可没多少朝臣吵的过这两人。

朝中各位官员其实都是有见识的,他们隐约觉得宇文禅和平阳公主在并州的举措,兴许当真能收到奇效。

如今终于见到这位护驾有功的年轻俊秀千牛卫,朝臣们脸上都带着些期许的神色。

没有根基的新官,总是要投靠朝中一方势力的。如今朝中除去少量保持中立还未站队的世家大族之外,基本就是太子和秦王两党,宇文禅这般的新秀,是双方都要争取的力量。

没看见最前边的太子殿下眼睛都要落在他身上了么,连带着李建成身后,一脸玩世不恭用手指拨弄着衣袖思考今日临幸哪位妻妾的李元吉都抬眼看着他。他这几天可没少听人说起这个宇文禅,又是救驾,又是在并州平定匪患搞建设什么的。

李元吉对宇文禅可没有一点欣赏的情绪,有的只是不屑和愤恨。并州是他的耻辱之地,天下无敌的大唐军队在他手中全军覆没,还要靠自己二哥和三姐去收拾烂摊子。

这宇文禅又是什么东西,也敢用并州的事情来本王面前上眼药。

至于李建成两人身后不远处,站着一个眉清目秀的中年人,一脸倦意地打着哈欠,昨日寿光县主可没少要他,这女人一天到晚都想着给自己生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