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打漠北!

顾廷烨走了。

喝过罗庆的宴请酒就走了。

爹不疼娘不爱,一个挑唆一个踹,所谓的家于他来说就是个伤心地,他不想待了,索性请命回了塞外。

临别时,终于从邢泽手里拿到了等待已久的证据。

那些调查报告和画押的证词究竟能不能让顾廷烨完全相信,邢泽并不知晓,只知道顾廷烨打起仗来更猛了。

这就足够了。

邢泽本意就是要他成为对外的一把好刀,再者顺便替明兰解决些将来的隐患。

终究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崽崽,无论以后嫁不嫁顾廷烨,并不妨碍提前做些准备,权且算作给家人发福利了。

当然,证据里也并非都是有关小秦氏,还有邢泽插进去的私货,诸如顾偃开公开场合凡尔赛式显摆儿子之类的。

至于顾偃开这种行为背后是否隐含爱意,全看顾廷烨怎么理解,邢泽可没有说。

别人的家事,不宜插手太过,掺和到这种程度已经足够了。

再深入就不礼貌了。

顾廷烨的离开并没有在汴京掀起什么波澜,如今内廷外朝的目光都聚焦在朝堂的“三王争霸”上。

在赵宗全胜出之前,即便顾廷烨有救命之恩,那也无关紧要。

因为宁远侯府当家做主的是顾偃开,他不会涉足立嗣之争。

辽国公府更不会,这是众所周知的。

所以邕王妃评价赵宗全“无根基人脉”,说的其实很对。

但是邕王也没有啊!

邕王的势力,落马的落马,拔除的拔除,早就不剩什么了。

如今凭借些许底蕴,也只能在赵官家有意无意的偏帮下,跟赵宗全旗鼓相当,根本无法全面压制!

邕王很焦虑,一度想要放下芥蒂,跟兖王联手。

可惜兖王不上套!

吃一堑长一智,兖王已经不是当初的兖王,他现在是钮钴禄兖王!

他要隐居幕后,他要驱虎吞狼,他要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平静的朝堂,在诸多棋手的搅弄下暗潮涌动。

然而热闹纷争都是他们的,辽国公只会一如既往的为国为民。

五月,京畿大雨不止,坏官私庐舍数万区。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诸路亦奏江河决溢,其中河北尤甚,民多流亡。

朝廷下令赈救,辽国公受命于天……子,揽大任在肩,一连奔波数月,固堤疏水,调粮开仓,解百姓于危难。

说起来只是寥寥数字,但字里行间流淌的却是“吃人”二字。

灾难之中往往不乏火中取栗者,渎职的、官商勾结的、扣盖子的……不一而足。

辽国公高呼: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皆提刀斩之。

还顺势挖出了一批贪官污吏。

也是丝毫不留情面,公审犯官罪臣,当场明正典刑,从京东到京西,从河北到河东,直杀得人头滚滚!

百姓苦压迫久矣,面对残暴不仁的辽国公不仅不害怕,反而无不称赞,皆呼“青天”之名。

道德金身再次加厚加大!

邢泽膨胀了。

膨胀到连赵官家的面子都不给。

东京富贵迷人眼,天子脚下贵人遍地,流民入城,难免会不小心冲撞。

高高在上的贵人们不会体谅泥腿子的苦楚,他们只觉得好好的汴京城被搞得乌烟瘴气。

三人成虎,赵官家又耳根子软,便以为流民肆虐,扰乱京都,遂下令不许流民入京。

马军都指挥使受诏封堵朱雀门,巧的是正好被赈灾归来的邢泽遇见。

邢泽登时怒火中烧!

“大胆!”

“陛下乃当世仁君,向感苍生不易,素念黎民之苦,怎会如此昏庸无道?”

“定是尔等假传圣旨,妖言惑众,欲趁乱谋私利!”

“来人,将欺君罔上之辈给本公拿下,枭首示众!”

堂堂朝廷命官,正五品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就这么窝窝囊囊死了。

但是不冤枉。

邢泽用他的命,加厚加大了自己道德金身,维护了赵官家的“仁君”之名,给安插自己人腾出来一个位置,顺便还在汴京的贵人们脸上狠狠扇了一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