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早期时,如果有清官辞官回家,乡邻们都引以为荣,但到了嘉靖年间时腐朽到,如果官员回想没带回钱财,必然要被街坊四邻们嘲笑。
由此“清官”几乎成了“傻官”的代名词,一个失去了信仰的大明社会,就只能以金钱为信仰,塌方式腐败由此开始。
明朝灭亡的第2个原因,明朝的国家企业被贪婪的文官官商勾结的肢解,让明朝的财政陷入危机。
明朝的初期,造船等重大产业归为国有,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以全球最先进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独霸从东亚至阿拉伯海的贸易,给当时的明朝带回了巨大的利益,可以让永乐大帝南征北讨。
郑和下西洋,一方面宣扬明朝的国力君威,建议其庞大稳定的朝贡体系,另一方面打通了海洋贸易。
据明史考证,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收益,保守估计约为黄金72万两、白银1276万两。
然而,明成祖朱棣死后,明朝官员勾结民间走私资本集团,污蔑下西洋劳民伤财,还把郑和下西洋的海图和资料藏匿起来,把王朝舰队直接一把火都给烧了。
失去了巨额海外贸易利润的大明王朝,国家也很快陷入了财政危机。
明王朝灭亡的第3个原因,大明王朝竟然失去了货币上的主权,这真的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事。
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后,为了掌控货币主权,开始铸造“大中通宝”。
洪武八年(1375年)开始发行纸币大明宝钞,大明宝钞是大额货币。
大明王朝的钱币兑换,大明宝钞兑换真金白银,从最初的一贯(1000文)、到后来的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蚊,大明宝钞的价值一贬再贬再贬贬。
大额纸币和铜钱并行,并禁止在交易中使用白银,在王朝经济非常强大,国家垄断了海外贸易利润的时候,洪武至永乐年间,积累了强大的财政储备,大明宝钞的信用也很高。
后来郑和舰队被官商勾结的肢解,江南士绅大商人控制了进出口,掌握了巨量的白银。
他们通过东林党人等利益代言人控制了大明钱币政策,禁止对进出口贸易征税,大明有钱人士绅偷税漏税,却把赋税被转嫁给最没有钱的穷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