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枪:南宋绍兴二年陈规守德安,用“火炮药”即球形燃烧性火器的火药制成长竹竿火枪,用以焚烧敌军的攻城天桥.
这是把火药,装填入管状物(长竹竿)中,靠火药在管子中燃烧的气体压力,向前喷射火焰以焚烧敌方战具。
因它只是喷射火焰,可以称为管形喷火枪,陈规火枪是管形火器的创始,其出现为探索利用火药燃气压力发射子弹提供了可能性。
金军仿制创出了飞火枪,“以敕黄纸十六重为筒,长二尺许,实以柳炭、铁滓、磁末、硫黄、砒霜之属,以绳系枪端。
军士各悬小铁罐藏火,临阵烧之,焰出枪前丈馀,药尽而筒不损”。
飞火枪的火药中,掺入铁渣子和碎瓷渣,借助火药燃气推力和火焰一同喷出伤人.
这是火药发射子弹的开始,是管形射击火器的创始。
此后几百年,射击火器发射的子弹,主要就是铁滓磁末一类散弹。
南宋开庆元年,就在蒙哥殒命钓鱼城之际,宋人又造出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馀步。
其子弹不随火焰一同喷出,可能已采取火药和子弹分层填装,技术又进了一步,威力也比飞火枪更大。
宋人又把突火枪、飞火枪等管形射击火器称为突火筒、火筒,在抗击蒙古军的战争中迅速加以推广。
蒙古军则在灭金攻宋的战争中,很快获得了这些管形射击火器,也大力加以运用。
火铳:火枪真正的鼻祖。在宋金火枪的基础上,元朝时创制出了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火铳。
这是射击火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元代火铳普遍用铜铸造.
有两种类型:一种身管细小,口径也小,装长木柄手持射击.一种身管较粗重,口径较大,安装于木架上发射。
明代前期继承了这两类火铳并大力发展,分别称为手铳和碗口铳,它们是现代所有枪炮的真正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