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很懂主公心思的史阿

周瑜自然不会反对,微笑点头应下。

正在这时,徐青忽然将手中盘龙枪扔给了护卫,一跃跳下马来,拉住周瑜马匹的缰绳,

“公瑾,本相亲自为你牵马,我们进城!”

周瑜心中一惊,却是不敢真的让徐青为自己牵马,

要知道,他可是有求于徐青的,想要以自己的效命,获取孙策一家的安全。

这也是这个时代人的局限性,都会认为,敌人会斩草除根!

也不外乎古人对付敌人之时,都会斩草除根,

历史上的反例实在太多了,

举个例子,明朝的一位大奸臣,嘉靖皇帝时期的一位首辅严嵩,在打击政敌之时,从来都是打倒就完事,从不会追究对方性命,

因此在他失势的时候,无数人对他穷追猛打,死后也不得安生!

严嵩最大的罪名,就是结党营私,贪污腐败,然而,查抄出来的家产,还没有一代贤臣首辅高拱的十分之一多,

这是什么原因呢?很简单,别的首辅对政敌都是整死为止,不像严嵩那般,只将人整倒就完事!

只能说,严嵩不会斩草除根,那么他的敌人一旦得势,他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而且,也会留下千古骂名,毕竟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

有很多历史专家言说,古代二十四史,最不准确的就是明史!

具体原因,懂得都懂…

周瑜一跃跳下马来,向着徐青拱手深施一礼,

“瑜有愧,怎敢劳丞相牵马…”

徐青大笑道:“公瑾呐,你有经天纬地之才,能为朝廷效力,便是天下百姓的福祉,本相为你牵马,实至名归…”

“丞相为国为民,节操高洁,瑜佩服之至!”

徐青不再执着于为周瑜牵马,而是拉住他的手腕,并肩向城内走去,

“公瑾,本相知道,你选择举全军归降,是为了保住伯符的家眷,

唉,其实本相对伯符也是佩服不已,也给予他最大的尊重,他的家眷,本相会尽力保全的,公瑾勿虑…”

周瑜道:“多谢丞相,丞相胸襟广阔,非一般人可比!”

徐青又是一笑道:

“不瞒公瑾,本相已经答允过伯符了,他之老母,会得到最大的体面,他的兄弟姐妹,本相也会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他之妻子,本相也自会养之…”

“丞相若能做到,瑜必定殚精竭虑,为丞相出谋划策,助丞相早日扫平天下。”

“好,好,哈哈”徐青心情大悦,开口笑道:“公瑾,本相能得你来相助,这平定天下,定可早日完成。”

说着,徐青脸上带着些许悲痛,继续道:

“如今的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流离失所,易子而食,每每想起这些,某皆是悲痛欲绝,只恨自己能力不足,不能早日完成一统天下大事。”

周瑜心中一动,看着徐青的表情,不由陷入了沉思之中,

如今被徐青掌控的兖、豫、徐三州,百姓已经脱离了温饱问题,而这些,也在证明着,徐青并不是一个只会夸夸其谈的人,

而是一位,真正体恤百姓的人主。

或许扬州落入徐青的手中,也是一件好事!

想到这里,周瑜的心情好了不少,与徐青交谈之时,流露出来的情绪,也好了许多。

时间已经进入了大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春二月,随着孙策兵败被杀,周瑜率众投降,九江郡与庐江郡已完全落入徐青的掌控。

得到消息的赵云,果断转移攻打目标,向徐青禀报之后,便不再攻打历阳县,而是转而向丹阳方向进军,

孙策兵败身死的消息,对于其麾下各县的冲击是巨大的,赵云攻打丹阳县时,更是不费吹灰之力,

而丹阳郡的其他各县,更是在赵云未到之时,便已经上表臣服。

赵云向徐青请命之后,再次转移攻打目标,通过溧阳县,直扑向吴郡的阳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