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论鲜卑族的历史时,绝对是无法绕开檀石槐,这位极具传奇特色的历史人物。
檀石槐,出生于公元137年,是鲜卑族部落首领投鹿侯的儿子,他的出生地在代郡高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阳高县。
檀石槐自幼在祖父家中成长,他不仅勇敢健壮,而且具备非凡的谋略。
在十四五岁的时候,他凭借一己之力追回了被部落首领,掠夺其祖父家的牛羊,因此在部落中赢得了广泛的敬畏和信任。
檀石槐凭借自己的勇猛和智慧,被推举为部落的首领。
他在弹汗山和歠仇水畔建立了王庭,成功地整合了鲜卑部落,使得许多部落首领纷纷归附于他。
檀石槐借鉴了匈奴人的管理模式,将鲜卑管辖的地区划分为三个部分:东部从右北平向东直至辽东,连接夫余、濊貊等二十余城邑;中部从右北平向西至上谷郡的十余城邑;西部从上谷郡向西直至敦煌郡、乌孙等二十余城邑。
每一部分都设置了一名首领进行管辖,这一举措极大地促进了鲜卑部落的统一和发展。
檀石槐的领导使得原本分散的鲜卑部落,实现了较大程度的统一。
他整合了鲜卑的力量,增强了鲜卑族的整体实力和凝聚力,为鲜卑族在北方草原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檀石槐的领导下,鲜卑势力变得日益强大。他们向南劫掠东汉的边境地区,北面抗拒丁零,东面击退夫余,西面进击乌孙,完全占领了匈奴原先的全部地盘。
此时鲜卑势力的疆域,极为广袤,东西长达一万四千余里,南北宽达七千多里。
公元156年七月,檀石槐率领骑兵入侵云中郡,此后多次侵犯东汉的边界。
汉桓帝曾试图封他为王并提出和亲,但遭到了檀石槐的拒绝。
公元168年,汉灵帝即位后,幽州、并州、凉州的边塞诸郡频繁遭到鲜卑的进攻。
公元177年,汉灵帝派遣三路大军出击鲜卑,结果遭遇惨败,汉军士兵战死人数多达十分之七八。
而后檀石槐趁机侵占幽州大片的领地,也使得鲜卑成为强横一时的草原霸主。
公元178年,由于鲜卑人口的增加,原有的生产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生存需求。
檀石槐亲自巡视,发现乌集秦水宽阔,且有丰富的鱼类资源。
于是他果断向东进攻倭国,俘获了一千余户倭国人,并将他们迁移到秦水边居住,命令他们捕鱼,以弥补鲜卑粮草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