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赵家。
赵卫国如今也开始需要给分身筹划了。
分身如今有了身份,而且借助鲍家,已经算是立足。
接下来,可能需要的是钱来铺路。
一个通讯技术,这个暂时不考虑。
赵卫国必须得等到有充足的把握才拿出来。
至少,这个技术得留在华夏。
而不是给英国佬做了嫁衣。
所以这里面需要考虑的问题,就不是短时间能理清的。
至少也得等到结识了香港一大批华夏富商后,才有机会出手。
借助香港的局势,把这个技术,掌握在华夏人手中。
而且这个技术绝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吃下的。
赵卫国也考虑过了,这个技术,其实也能够抛给国内研究所。
两头开花,说不定后期会有更大的惊喜。
毕竟如今的生态,国内研究所相当于是举国之力在推着华夏这艘大船在前进。
但光刻机技术,赵卫国还真有点为难。
在原来的世界,国家的光刻机技术,其实已经超车,成为了国际一流。
可是最后呢?
被国内某一家直接给按死了。
还大张旗鼓的说是爱国,一个贸工技,就把华夏光刻机技术拉入了深渊。
让原本拥有大量光刻机人才,蒸蒸日上的行业走入了转角。
以至于,等后面被人卡脖子,被人各种围堵之时,才真正意识到技工贸的远见性。
可这时候,却发现,国内在这一块的人才已经丧失殆尽。
如果说,把技术给院里,最后却被那一家人糟践,赵卫国是不甘心的。
还不如去香港,想办法成为香港的台积电,借此等到后面,实现一波弯道超车。
毕竟在九十年代,能够预料到二十年后的发展的可不多。
但,恰好他赵卫国看得见。
这一刻,赵卫国的肩膀上,真正的觉得沉甸甸的。
赵卫国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收获。
卫星技术,索具技术,通讯技术都可以由分身给某院送去了。
而且,分身也需要钱,买一座唐楼。
借住别人家,始终不方便。
为什么不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