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如今已经是四零年底了,等到十年后,黄花菜都已经凉了。

因此,这个思路并不是不行,而是无法解决我军现在面临的问题。

毕竟等打赢了这场大决战后,我军肯定要乘胜追击,打到小鬼子无条件投降的。

可若没有足够强势和大量的海军,又如何能够进行一场数十万人大规模的登陆行动?

总不能,去造数十万架歼一旋翼机,驾驶它们跨越海峡去登陆吧?

脑海中刚掠过这个想法,吕华突然发现。

若是他的空军发展的足够快,产量足够高的话,还真有可能。

不过,相比较于轮船登陆而言,如此做需要付出的资源和代价那是大的不止一星半点。

因此,他最佳的办法,还是要设计出一款能够在短时间内建造出来,且具备一定战斗力和运输能力的舰船。

吕华重新陷入了沉思,他开始在脑海中搜索那些在现代时空看到的、适合抗战时空工业水平的小型舰船设计。

突然,他想到了一种在二战时期被广泛使用的登陆艇——希金斯艇。

这种登陆艇结构简单、造价低廉。

而且能够快速大量建造,非常适合在抗战时空进行仿制和改进。

吕华兴奋不已,他立刻在现代时空的图书馆和内部网络上查找关于希金斯艇的详细资料。

包括设计图纸、建造工艺、性能参数等。

他如获至宝,将这些资料一一记录下来。

并尝试将其中的关键技术和工艺进行简化和改良,以适应抗战时空的实际情况。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过去,转眼间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