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的议事厅内,烛火摇曳,将黄忠和荀攸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墙壁上悬挂的地图,被灯火映得有些模糊,标记着双方势力范围的红蓝线条犬牙交错,似乎在无声诉说着战争的胶灼。
黄忠身着厚重的铠甲,虽落座议事,却身姿笔挺,虎目圆睁,手中紧握着一封密信。他身旁的荀攸则是一袭素袍,羽扇轻摇,面色沉静如水,透着一股谋士特有的睿智。
“荀军师,汝看看这信!”黄忠将密信猛地拍在案几上,声音洪亮如钟,震得桌上的烛火一阵晃动,“子龙在冀州大破袁绍,俘虏燕军十几万,如今袁绍只能带着残兵败将退守在下曲阳。邺城被破,魏郡、赵国全境都收入咱们大新帝国囊中了!”
荀攸不紧不慢地接过密信,逐字逐句看完后,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道:“子龙将军勇冠三军,这一战不仅重创袁绍,更大大拓展了吾军在冀州的势力,实乃大功一件。”
黄忠的脸上露出复杂的神情,既有对赵云的由衷钦佩,又带着几分难以掩饰的羡慕。他重重地叹了口气:“吾与子龙同列五虎上将,可如今他在冀州风光无限,立下赫赫战功,而吾在这陈国,却被魏军死死压制,每日只能困守城池,毫无建树。”说着,他猛地站起身来,双手握拳,身上的铠甲发出一阵清脆的碰撞声,“不行,咱们不能再这样被动挨打了,必须想办法击败魏军,不然一直这么防守下去,迟早要出问题!久守必失,这道理谁都明白!”
荀攸放下密信,羽扇轻挥,语气平和地说道:“黄将军,在下理解汝此刻的心情。但眼下时机尚未成熟,贸然出击,很可能陷入魏军的圈套。咱们还是应以坚守为主,等待最佳战机。”
就在两人交谈之际,一名斥候匆匆闯入议事厅,单膝跪地,大声禀报道:“启禀将军、军师,魏军后撤了二十里!”
黄忠闻言,眼中顿时闪过一道精光,他快步走到斥候面前,急切地问道:“消息可属实?魏军为何后撤?有无其他异常?”斥候忙回道:“千真万确,将军。据观察,魏军这些日子攻城,伤亡惨重,将士们士气低落,身心俱疲,似乎是无力再战,才选择后撤。”
黄忠转身回到案几旁,双手撑在桌上,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他猛地抬头,兴奋地说道:“这是个绝佳的机会!魏军连日攻城,损耗巨大,如今士气低迷,又后撤二十里,今晚他们必定防备松懈。咱们趁机偷袭敌营,定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一雪前耻!”
荀攸听后,眉头微皱,缓缓摇了摇头道:“黄将军,此事不可贸然行事。曹操此人诡计多端,平生最爱偷袭别人的营帐和粮草。正因如此,他对自己的营帐和粮草防护必然极为重视,无论何时,都不会掉以轻心。咱们若是贸然出击,很可能正中他的下怀。”
黄忠听了荀攸的话,脸上露出犹豫之色。他在议事厅内来回踱步,心中反复权衡着利弊。过了好一会儿,他停下脚步,看向荀攸,无奈地说道:“军师所言有理。曹操狡猾多疑,以他的性格,必定会有所防备。若咱们盲目偷袭,不但难以成功,还可能折损兵力。”
黄忠重新落座,看着荀攸,问道:“军师,依汝之见,咱们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荀攸轻摇羽扇,胸有成竹地说道:“依在下之计,咱们先按兵不动,密切关注魏军的动向。曹操后撤,或许另有图谋,咱们切不可自乱阵脚。同时,加强城内的防守,做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准备。只要咱们坚守不出,等待魏军露出破绽,再抓住时机,一举出击,定能大获全胜。”
黄忠点了点头,眼中的急切逐渐被冷静所取代:“军师所言极是。看来吾还是太急躁了,险些误了大事。既然如此,就按军师的计策行事,先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
魏军大营。营内帅帐中,烛火摇曳,曹操正对着羊皮地图沉思,案几上的参汤早已没了热气。忽然,帐帘一掀,浑身沾满尘土的斥候单膝跪地:“启禀陛下,新豫军细作探得,数日前魏军后撤后,丞相连日安抚各县百姓,随行仅五千人马、大将许褚一人之事,已传入黄忠耳中。且探得,黄忠有意明日趁丞相前往武平县抚民之机动手。”
曹操捋着胡须,目光投向烛火,嘴角泛起一丝笑意:“哦?黄忠倒是沉不住气了。戏志才,汝怎么看?”
谋士戏志才从阴影中走出,躬身道:“陛下此计,意在诱敌。黄忠虽勇,然智谋不足,荀攸聪明反被聪明误。明日可依计前往武平,臣料定他必来劫营。”
曹操点头:“正合朕意。传朕将令,夏侯惇、曹洪、李典各率一军,埋伏于大营三门之外,待黄忠入营,听号炮为令,三面合围。”
与此同时,新豫军大营中,黄忠在帅案前踱步,眼中透着兴奋:“明日曹操只带五千人马去武平,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若能拿下曹操,必立不世之功!”
荀攸皱着眉头,手指轻敲案几:“黄将军,曹操行事谨慎,此次只带少量人马,恐有诈。表面上看,他身边护卫寥寥,暗中想必安排了大军埋伏。”
黄忠眉头一拧:“难道就这么错过这次机会?”
荀攸眼中闪过狡黠:“曹操既然把自己当作鱼饵,咱们怎能不给面子?明日,黄将军可率五万人马攻打曹操大营。曹操若在外,大营必然空虚,即便有诈,咱们以五万人马强攻,也可立于不败之地。”
黄忠眼睛一亮,一巴掌拍在案几上:“好计!就依先生所言。”
第二日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曹操在许褚的护卫下,带着五千人马向武平县进发。与此同时,黄忠亲率五万新豫军,如黑色的潮水般向曹军大营涌来。
曹军大营前,守营的魏军佯装抵抗,很快便向后败退。黄忠见状,挥动手中长刀,大喊:“弟兄们,冲!拿下曹营!”五万大军如决堤的洪水,瞬间冲破营门,杀向中军大营。
陈国的议事厅内,烛火摇曳,将黄忠和荀攸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墙壁上悬挂的地图,被灯火映得有些模糊,标记着双方势力范围的红蓝线条犬牙交错,似乎在无声诉说着战争的胶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