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斗智斗勇

但他也有监督之责,那就是赵无极不专心捉拿襄阳王的时候,或者影响捉拿襄阳王的时候便出言警示。

就像上次赵无极听到风声就要派兵搜查伯爵府,这事张顺觉得不妥,搞不好会让满朝勋贵人人自危。

他就主动提出由自己去查看伯爵府,他是太监不会对女眷形成影响,若是那些大兵进去搜查女眷怕是会出问题。

他可是听说过先帝很重视王凡,几年内三次封爵,皇朝内独一无二呀!而先帝是当今陛下的哥哥,那王凡也该是陛下的忠臣。

他还知道王凡与三家盟的冲突,他虽不想介入其中,可也不能允许因此耽误了陛下的差事。

他可是第一次为陛下办差,成败关系到以后的荣辱。

当赵无极想扯皮的时候,他不得不站出来把事情拉回正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看着赵无极带着二百府兵离去的背影,张顺摇了摇头,这个赵无极志大才疏贪生怕死,非国朝良臣啊!

再说赵无极返回济州后直接找到总兵方大同,提出借兵事宜。

方大同却道:“跨府出兵需兵部调令,否则将承受军法惩处。在下爱莫能助啊!”

赵无极一听心中不悦,“本府奉旨办差,只是借调一些兵马,又不是借调你方大人,你看是不是通融一二。”

方大同像看傻子一样看着赵无极,“借调本镇兵马跟借调本人有何不同?赵大人你莫非当我是傻子不成?”

赵无极一见话不投机也不多留,一甩袖子转身就走。

方大同一声冷笑,真当你们三家盟只手遮天不成,若是明白事理也不是不能通融,颐指气使耍给谁看?

离去的赵无极没有再去大青山,刚跟人家吵完架就去相求肯定是自取其辱,本以为方大同好说话,没想到也是个刺头。

如今之计只有返回襄阳再想办法,那里才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于是离开襄阳近一个月的赵无极回来了,一到府衙便立刻召开会议,研究调兵事宜。

襄阳府是刚由县晋升的府,下辖暂时只有一个县,那就是原来的襄阳县。

也就是说地方还是那么大,只是多了一个衙门,襄阳知府衙门!

由于新衙门还没有建成,两套班子暂时还在一个衙门里办公,这一开会人员到场的速度还真快。

赵无极把增兵的事一说,下面的人议论纷纷,县丞开口说道:“府尊大人,襄阳只剩下二百城卫军,再多就是衙役捕快了”

赵无极也知道襄阳府狭小,但再小也是一个府啊!于是他便道:“招募一千青壮,十日后出兵。”

通判问道:“不知府尊以何名义招募青壮?”

“押运粮草的辅兵”赵无极回答完通判还看了看其他属官,心中很是不悦。

不知是什么原因,襄阳府建立以来不但官衙没有建好,连属官也没有配齐。是没人愿来呢?还是觉得下辖太小无所谓?

当天,一纸告示贴满襄阳,襄阳府招募一千辅兵负责押运粮草,目标济州府。

还别说,老百姓的应募热情很高,襄阳城就招募了五百多人,下辖乡镇也在统计当中。

听到这个消息赵无极心情舒畅,又想起了王凡,觉得不能让这个伯爵享清闲,于是派人前去伯爵府招王凡来见。

王凡得到消息后嗤之以鼻,直接让衙役转告赵无极,伯爵没空!

赵无极听完衙役汇报,气的暴跳如雷,开口大骂王凡食君禄不思报君恩,他是时刻不忘抹黑王凡。

他也有自己的套路,他认为抹着抹着就黑了,滴水石穿就是这个道理,反正我嘴大,说着说着就有人信了。

通判在一旁咳了一声道:“大人,伯爵乃是超品,我们无权调动指使。没有真凭实据更不可妄加评论!”

赵无极翻了个白眼,这里我最大,谁让你多言。于是道:“通判大人是不是话也太多了?”

通判一听立刻起身道:“既然府尊觉得本官多余,那本官现在起就休息在家,不在上衙”说罢转身就走。

赵无极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嗤笑道:“还有谁不服本官,一并休息了吧。”

下面的官员你看我我看你,随即低头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