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当和尚也得与时俱进

姚广孝歪了脑袋,露出一副不解的神情。

“未来?不知道皇上想听的是哪种未来?是大明的未来,还是皇上的未来,亦或者是天下的未来?”

朱元璋捋了捋胡须,开口说道。

“那咱要是想都问问呢?你给咱都讲讲吧!”

姚广孝没有推辞,拿出了龟甲铜钱,在地上好一阵推演,都给朱元璋算得有些不耐烦了,他回忆起从前刘伯温算卦的场面,觉得好像并没有这般复杂,怎么到了姚广孝这,便如此繁琐了?最后朱元璋只能自我安慰着。

“看来多半是每个人的方式不同,也可能是这姚广孝的本事不如刘伯温。在咱面前滥竽充数,故弄玄虚罢了。”

最后,姚广孝收起了龟甲铜钱,又掐指算了算,才收起了动作。

“怎么样?算出来了?那咱倒想听听,大师对于这未来怎么看?”

姚广孝收起架势,露出一副谄媚的笑容。

“启禀皇上,这大明的未来必定是蒸蒸日上,有皇上,有太子,还有诸多藩王,百姓的日子必定逐渐好过起来,大明国力必定日渐强盛,以贫僧来看,大明功业,可以千秋万代!”

朱元璋皱起了眉头,“千秋万代?这古往今来,王朝能过五百年便已经算是凤毛麟角,大师居然说咱大明能够千秋万代?朕虽然是愿意听一些漂亮话,但是大师这么说怕是有些夸张了吧,朕可没自大到以为大明会存在千秋万代。”

姚广孝摇了摇头。

“皇上有所不知,大明的建立正是顺应天道,承接民心。古往今来的王朝,往往只要抓住了民心,便能一脉相承。而我们大明正是如此,所以贫僧才说,大明会是千秋万代,只要按照现在的发展,这必定不是一句空话。”

姚广孝此番话也算打了个擦边球,朱元璋也没有计较太多。

“那咱的未来呢?咱皇室的未来呢?”

“皇上乃天命所归,气运加身之人,必定福泽绵长,以贫僧所看,皇上必定高寿,待皇上百年之后,必定有继位之君,继续光大皇上的事业。至于这天下嘛,应该算是四海归心,战争虽然还会有,但是都是开疆拓土,创立基业的战争,而且会无往不利。”

姚广孝这顿吹捧倒是让朱元璋很受用,不过也让朱元璋对他的评价降低了一个档次。因为自古以来的大贤能,不会只挑好听的说。比如魏征,诸葛亮甚至是刘伯温,人家也会支出问题,分析利害,绝对不会为了迎合帝王,而去说太多漂亮的空话。由此来看,这姚广孝顶多算是个见风使舵的小人罢了,不堪重用。不过朱元璋依旧提问,他想将姚广孝的神秘都揭开。

“那依照大师所看,咱的后继之人应该是谁?他以后又会如何管理这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