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冤冤相报何时了,斩草除根没烦恼

传说,陈胜年轻时,给人当雇佣农。

休息时,一起侃大山,就跟其他雇佣农闲聊道‘:

“苟富贵,勿相忘”啊’

其他雇佣农都笑他异想天开,一小小打工仔,能有什么富贵。

于是,陈胜拄着锄头,牛逼轰轰的来了这么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把边上的雇佣农唬得一愣一愣的,用一副看神经病的眼神看着他。

过不久,陈胜因为犯事成了刑徒,其他雇佣农越发认定自己没错。

就像那句名言讲的: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

谁能想到,这一个小小雇佣农真的能搅动风雨,成为大秦帝国倾塌的导火索呢?

据《史记》里的记载,陈胜和吴广带着千来名刑徒赶去骊山。

路经大泽乡,却碰上了连日大雨。

眼看是要赶不上工期了,按《秦律》,刑徒最多警告一下,或者罚些钱。

但是,作为负责人肯定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

陈胜,吴广两人对视一眼,躲到边上偷摸商量。

“听说这位秦二世,是始皇的小儿子,得位不正,愈发暴虐。”

“为了上位,还杀了大公子扶苏。只是这会世人还不知道罢了。”

“我们不如打着公子扶苏的旗号起兵,清君侧!一起来干票大的!”

吴广听了也心里琢磨,秦二世手段确实残暴,他们这次失期,真有可能生死难料。

就附和道:

“我听说原来的楚国名将项燕在楚国被灭后失踪了,我们也可以借用他的名头,不怕没人响应。”

于是,两人狗狗祟祟跑到河里抓了条鱼,在上面写上“陈胜王”

又找了个卖鱼的把鱼送给他。

同时,安排一同来押送刑徒的士兵去把鱼买回来。

士兵把鱼破开后,发现里面有个帛书,上面还写了什么莫名其妙的陈胜王。

做鱼的士兵看着这鱼腹藏书一头雾水。

“陈胜王是谁?和他们队伍里的陈胜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