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乾国的宫殿内,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光洁的地面上洒下斑驳光影。
林羽端坐在龙椅之上,眼神锐利如鹰,审视着下方神色各异的群臣。
苏云站在一旁,手中紧紧捧着一叠密报,脸上满是凝重之色。
“陛下,六国近来动作频繁,正加紧联合,企图对抗我盛乾国。尤其是赵国,在平原君赵胜的积极推动下,军事力量日益增强,已然成为我们的一大劲敌。”苏云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
林羽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的决然:“赵国向来兵强马壮,将士骁勇善战,若不趁早遏制其发展,日后必成心腹大患。我们必须尽快想出办法,打乱他们的阵脚。”
经过一番激烈的商议,林羽和苏云最终敲定了计划:先在边境制造摩擦,让赵国军队忙于应对,疲于奔命;同时,派遣密探潜入赵国国内,散布谣言,扰乱民心,使赵国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很快,盛乾国的军队便在赵国边境频繁调动,故意制造出各种摩擦。
一日,一支盛乾国的巡逻队佯装迷路,大摇大摆地踏入了赵国边境。
赵国的边防士兵发现后,立刻如临大敌般上前驱赶。
盛乾国的巡逻队不仅没有丝毫离开的意思,反而态度强硬,与赵国士兵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双方剑拔弩张,气氛瞬间紧张到了极点。
“你们擅闯我国边境,还不速速离去,莫要自讨苦吃!”赵国小队长怒目圆睁,紧握着手中的长枪,指向前方的盛乾国士兵。
“我们只是一时迷失了方向,你们何必如此咄咄逼人!”盛乾国巡逻队队长不甘示弱,扯着嗓子大声回应。
争吵声愈发激烈,双方士兵的情绪也越来越激动,纷纷拔剑相向。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盛乾国巡逻队中突然有人射出一支冷箭,不偏不倚地射中了一名赵国士兵。
赵国士兵们见状,顿时群情激愤,怒吼着冲向盛乾国巡逻队,一场小规模的战斗就此爆发。
战斗的消息迅速传到了赵国朝堂。赵悼襄王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猛地一拍桌子,大声吼道:“盛乾国欺人太甚,竟敢在我国边境肆意挑衅,实在是不把我们赵国放在眼里!”
平原君赵胜急忙站了出来,抱拳行礼道:“陛下息怒,盛乾国此举显然是早有预谋的挑衅行为,我们绝不能坐视不理。臣建议即刻增派边境守军,加强防御,以防盛乾国进一步的侵犯。”
赵悼襄王强压怒火,点头同意道:“准奏,此事就全权交由平原君负责。务必让盛乾国知道,我们赵国可不是好惹的,敢犯我边境,定让他们付出惨痛代价!”
与此同时,盛乾国的密探们也在赵国国内展开了行动。
他们如同鬼魅般穿梭在赵国的大街小巷,四处散布谣言,声称盛乾国即将倾全国之力大举进攻赵国,届时赵国百姓将陷入水深火热、生灵涂炭的境地。
谣言如同野火一般迅速蔓延开来,赵国的都城邯郸顿时人心惶惶。
在邯郸的集市上,人们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悠闲,纷纷聚集在一起,议论着盛乾国入侵的传闻,脸上满是恐惧和不安。
“听说了吗?盛乾国的军队已经在边境集结完毕,马上就要杀过来了!”一个小贩神色慌张,声音颤抖地说道。
“是啊,我还听说盛乾国的士兵个个如狼似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另一个人附和着,脸上露出惊恐的神色。
“那可怎么办啊?我们这些平头百姓可怎么活啊?”一位老妇人满脸愁容,忧心忡忡地问道。
百姓们的恐慌情绪日益加剧,许多人开始收拾家中的细软,打算逃离邯郸这个是非之地。
店铺纷纷关门歇业,街道上一片混乱,弥漫着一股紧张和绝望的气息。
而在赵国的军营里,士兵们也受到了谣言的影响,士气低落,人心惶惶。
大家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充满了恐惧和不安,私下里议论纷纷。
“真的要和盛乾国打仗了吗?听说他们的军队非常强大,我们能打得过吗?”一个年轻的士兵小声地说道,眼中透露出一丝恐惧。
“唉,我家里还有老母亲需要照顾,真不想就这样死在战场上啊。”另一个士兵无奈地叹了口气,脸上满是忧虑。
这些言论传到了赵国将领的耳中,将领们忧心忡忡。
他们深知,如此低落的士气,在战场上根本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胜利更是无从谈起。
赵国的朝堂上,大臣们也为了应对盛乾国的威胁而争论不休。
有的大臣主张主动出击,给盛乾国一个下马威,以显示赵国的威严;有的大臣则主张求和,认为盛乾国实力强大,赵国若主动出击,一旦战败,后果将不堪设想,求和才是避免生灵涂炭的良策。
“陛下,臣以为我们应该主动出击,盛乾国既然敢挑衅我们,我们就不能退缩,否则他们会更加肆无忌惮,以为我们赵国软弱可欺!”一位武将慷慨激昂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