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斯、章邯、治粟内史、兵部尚书韩生等人员和部门的协作下,府兵落籍开始缓慢推进,预计仲夏来临之前完成。
治大国若烹小鲜,面对三互法和落籍府兵这两件大事,中央朝廷更要举重若轻,展示自己在刀锋上跳舞的技巧。
这两件事情很明显限制住了皇帝,咸阳宫十天半个月没什么动静。胡亥想做的事情有很多,但就像上年一样,他不能同时展开太多东西,不能急。
过了几天,天启四年春的某一日,胡亥告别自己泪眼朦胧的妹妹,她出嫁了。
皇帝回到宫里,讲实话,他对自己夺舍的这具身体的原有社会关系真没什么感觉,他作为兄长的关切、不舍等情绪,更多是作为角色应有的戏份在表演,真的没有什么实感。
他撇撇嘴,把自己无语到了。
“陛下,三川来信,孟凡部出发了。”谒者带来信息。
“嗯,退下吧。”皇帝朱笔一顿,“慢,传朕口谕。按你的步调来,不必急,但要注意收集情报,不要吃闷亏。”
“诺。”
后续的月余时间,胡亥基本上就是在芷荷宫和威崇殿之间转悠,两点一线,韩素素来月事了就找她族妹代劳,偶尔去兴乐宫看看大着肚子的元婉兮。
在这平淡的日子里,气温渐渐升高,府兵制度也更加完善。
胡亥认为,经过三四年的稳固,府兵制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运行模式,府兵家庭也在当地扎下了深厚的根子,那么,是时候加加担子了。
皇帝朱笔一挥,番上制度成立。
府兵除派人参加当年的六卫军府兵役外,还需要负责重要关隘、城池、要道,乃至于部分边疆地区的防御工作。
原来每年差不多需要动员五分之一的人参军,这种频率太低了,胡亥是这么感觉的,带资本家看不得生产资料闲置。
虽然前几年并不安定,但这不是以后让你们偷懒的理由,200亩田地和各类特权可不是那么好拿的。
“函谷关驻兵一千,战时征召附近青壮协同戍守,武关,武关少来点,六百吧,嗯,还有陈县,扎个钉子,省得天天造反……”
胡亥挨个研究着,那里一千,这里三百,很快就出了份草案,他需要每年多征调两万府兵,就近戍守这些地方。
“想多了,先这样吧。”胡亥算了算兵马,感觉还不太够,至少边疆那一块儿就得暂且放弃,先顾着内部要点的戍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