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披了件厚些的外衣去了秦淮书的书房,去时秦淮书已在屋里点好烛火,还放了炭火,书房暖烘烘的,倒没外头那么冷。
楚易安有些诧异:“大哥也这般怕冷吗?”
秦淮书:“……嗯。”
两人在桌前坐下,如往日那般拿出笔纸,没有一个人提秦淮书明日要离京之事。
都好似在刻意回避。
楚易安拿过砚台开始磨墨,屋外似飘起细雨,屋内烛火轻晃。
她突然不合时宜的想起一句词: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楚易安回过神来愣住了,赶忙晃了晃脑袋把这些乱七八糟的杂念都丢出去,忙活起眼前的事来。
不必看昨日的稿纸她也记得写到了何处,嬴政处死嫪毐,囚禁赵姬,修建郑国渠。
对于兴修水利以‘疲秦’这样的计策韩非又无奈又痛心,还觉得非常荒谬。
以前苏秦也使过‘疲齐’计,但苏秦是鼓动他们修建宫室园林,让齐人耽于享乐,堕齐王心智,而不是兴修水利工程。
荒不荒唐?
郑国渠建成的消息传回韩国,不只韩王生气,朝臣们也都愤怒了。
明明是他们出的主意要郑国去秦国修渠,修成了,还以郑国的名字命名,好像在狠狠打他们的脸。
他们便开始骂郑国,还要他赶紧逃出秦国回韩国来,否则杀他全家。
只是没过多久韩王就收到了秦国的威胁,只得老老实实把郑国的族人都交出去。
一并交出去的,还有韩非。
嬴政读过韩非的着作,《韩非子》,大感韩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想将他带入秦国后重用。
只是韩非是王族公子,岂能轻易投秦?
之所以来到秦国,除了受到威胁外,也是想为韩国争一线希望。
可他也知道,他根本改变不了嬴政一统六国的想法。
韩非曾经仔细研究过秦国变法的历史,山东六国以为秦国只有商鞅变法,却没看到这变法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
秦孝公奠定根基,让秦国崛起。
秦惠文王铲除了以甘龙为首的复辟势力,彻底结束了封地制。
秦昭襄王遏制了外戚势力……
这变法一直持续到现在。
反观山东六国,哪个不是变一代或者两代就停的?有些甚至只是开了个头就没了后文。
秦国一直在变法图强,而山东六国只是一直图存,如何能不灭?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正是明白这点,韩非才更无能为力,最终选择自尽,死在了秦国狱中。
韩非死后不久,秦国开始威胁韩国割城,否则攻打韩国。
无奈之下,韩王只能割让王族根基。
秦王政十四年冬,韩王俯首称臣。
秦国君臣商量了一整个冬天,要怎么把韩国灭了,毕竟灭国牵扯实在是大,以前有很多例子摆在面前,容易又被联手针对。
只是商量来商量去也没个定论,最后嬴政拍案决定,不管了,灭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