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谁想来,都觉得这一切仿若天方夜谭。
若不是这话从弘元帝口中说出,众人恐怕都要以为,是哪个狂人在胡言乱语,或是发了失心疯。
弘元帝微微颔首,目光投向戴权,眼神中示意他上前详细解说。
戴权赶忙恭敬地走上前,清了清嗓子,不紧不慢地说道:“林大人有所不知,此役之所以能够大获全胜,多亏了一位年轻小将。”
“此人名叫贾琮,乃荣国府一等将军贾赦之子。在抚顺关之战中,他一人便立下了三大奇功。”
“其一,料敌先机。早在女真人距离抚顺关五十里外,贾琮便发现其踪迹,并果断回报,随后更是领兵伏击,大败女真先锋军,挫敌锐气。”
戴权声情并茂地讲述着,朝堂之上众人皆屏气凝神。
“其二,死战不退。抚顺关上下一心,面对数十倍的敌军,血战七日,坚守不退。”
“其三,奇袭敌营。面对必死之局,贾琮领兵破釜沉舟,奇袭敌营,火烧粮草辎重,生擒敌酋努尔哈赤,大败敌军!”
戴权讲完,朝堂之上一片寂静,众人皆被这精彩的战斗过程所震撼。
过了片刻,工部尚书刘宏满脸赞叹之色,出列说道:“陛下,此等英勇无敌之猛将,实乃我朝之幸、百姓之福啊!贾琮年纪轻轻,便有如此非凡的胆识和卓越的谋略,假以时日,必能为朝廷建立赫赫战功,威震四海啊!”
“是啊,陛下。”户部侍郎孙成也赶忙附和道,“臣以为,当务之急,应当速速嘉奖贾琮以及此次参战的所有将士,如此方能激励全军士气,确保我大乾边疆的长治久安啊。”
弘元帝微笑着点头,目光缓缓扫过朝堂上的众人,而后说道:“众爱卿所言极是。朕决定,封贾琮为三等绥远伯,赏金千两,良田百顷。其余有功将士,皆按功行赏。”
就在此时,首辅温体仁眉头紧皱,神色凝重,他缓缓地走出队列,拱手行礼,声音虽低沉却清晰有力。
“陛下,臣以为此事还需慎重考虑,从长计议啊。贾家一门已然有两位国公,早已备受朝廷的优厚待遇。如今贾琮虽立下战功,但若是骤然封爵,恐怕会引发诸多潜在的弊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