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朝堂议事

“陛下,可是辽东局势危急?”牛继宗率先开口,神色焦急。

弘元帝停下脚步,抬眼看向众人,沉声道:“女真大军压境抚顺关,攻势猛烈,抚顺关岌岌可危。蒙古大军也在边境蠢蠢欲动,随时可能进犯。如今这辽东局势,已到了千钧一发之际。”

“这……这可如何是好!”

牛继宗率先叫出声,声音中满是焦急,

“若抚顺关一破,辽东门户大开,女真与蒙古联军长驱直入,后果不堪设想啊!”

温体仁轻抚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依臣看,当下既要应对军事威胁,也要从外交上想办法。这蒙古与女真联盟,看似铁板一块,实则未必。他们本就各怀心思,我们可派人前去分化。”

吴宗达微微点头,接着说道:“温首辅所言极是。只是这蒙古和女真向来也有纷争,此次为何会联合出兵?”

温体仁沉思片刻,接话道:“应该是利益作祟。女真势大,努尔哈赤野心勃勃,想吞并辽东,便许给蒙古诸多好处,这才拉着他们一起对付我们。”

毕自严轻叹一声:“唉,不管怎样,如今调兵刻不容缓。只是国库空虚,兵饷难筹,这才是最棘手的问题。”

温体仁目光转向毕自严,问道:“毕尚书,以你之见,可有应急之策?”

毕自严苦笑着摇头:“实在是难啊。如今各地灾荒不断,百姓生活困苦,要筹集大量兵饷,谈何容易。我看,只能先从官仓调拨些粮食,解辽东前线的燃眉之急。”

牛继宗接着说道:“陛下,臣建议立刻从临近的蓟镇、宣府调兵。蓟镇紧邻辽东,军队长期在此操练,熟悉北方地形与作战环境,且骑兵众多,机动性强,能快速驰援辽东。”

“宣府则是军事重镇,兵强马壮,粮草储备相对充足,士兵作战经验丰富,过往多次抵御外敌入侵,战斗力不容小觑。从这两地调兵,可迅速增强辽东的防御力量。”

吴宗达却微微皱眉,提出疑问:“牛尚书,蓟镇、宣府同样重要,但若是抽调过多兵力,恐怕会留下隐患。倒不如考虑从京营调兵,京营兵力雄厚,装备精良,且训练有素,若能调派精锐,说不定能解辽东之危。”

牛继宗连忙反驳:“吴次辅,京营固然强大,但京营肩负着拱卫京城的重任,若大量调兵前往辽东,京城安危如何保障?一旦京城有失,那才是真正的国之大祸。”

温体仁也点头道:“牛尚书所言有理。京营关乎京城安危,不可轻易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