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此行她是想让孔颖达顺便指导一下敬川的,可听王绩的口气,敬川似乎不只是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连诗词酒艺也不容小觑。
孔颖达疑惑道:“斗酒百诗?”
王绩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些许戏谑:“仲达兄有所不知,前些日子,刺史娃娃酒后自称‘斗酒百诗’,老夫当时也不信,结果他竟真写了几首传世之作。”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前几日编撰《语文》三册书时,里面收录的诗词,足足有十首,都是敬川小子亲自所作。”
孔颖达闻言,顿时瞪大了眼睛:“敬刺史竟有这等才华,真是小瞧了他。得空一定要好好拜读一番这些佳作。”
敬川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咱还是聊正事吧,小子那点小才艺,在二位眼前根本不值一提。”
长孙皇后轻轻一笑,继续介绍道:“这位是太医甄立言,主要负责《金创救急策》、烈酒医用以及大蒜素的论证与推广。”
杜君绰立即接话道:“《金创救急策》臣一直在关注,事实上,这一项目由刺史府的医学博士李春山负责。李博士已经做了不少应用与尝试,效果非常好。甄太医可随时前来了解。”
长孙皇后心中一惊,没想到敬川的府里,不仅有大儒,还有医术高明的专家,真是人才济济。
敬川此时忍不住插话:“其实,最近小子一直在构思筹建一座州办医馆,接下来还希望甄太医能多加费心指导。”
甄立言轻抚着胡须,神色平静地问道:“州办医馆?那是什么?”
敬川略微一笑:“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想建立一个集诊疗、药品研发与医学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馆,方便百姓就医,也为大唐的医药事业做些贡献。”
甄立言顿时眼前一亮,胡须微微一抚:“好一个医馆!有此打算,确实是大有可为。若有需要,甄某定当尽全力相助。”
敬川心中暗自松了口气,看来这些人虽然个个身份显赫,但心中却都没有什么架子,倒是让他感觉稍微轻松了些。
长孙皇后继续介绍:“这位是闫家后生,将作监少匠阎立本,善丹青,通百艺。圣上有意在绛州府筹建一座军器署,这项重任便由阎少匠负责。”
敬川一听眼前的年轻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阎立本,不禁多看了几眼。
这可是大唐教科书级的能工巧匠,且还是世家出身,连长孙皇后都称赞有加。
有了阎立本坐镇工坊,自己岂不是能做个甩手掌柜?——当然,前提是长孙皇后不在场。